地名「 本土語言標注計畫」 改善難發音困擾

 |2023.08.09
930觀看次
字級
台灣地名大多源自閩南語、客語、原住民族語等不同語言,反映先民對環境的認知,蘊含深度文化價值。圖/記者張睿杰

【本報台北訊】捷運、火車都會用本土語言報站名,但有些地名即便是母語人士,也不知道該怎麼念。教育部委託台大推動「以本土語言標注台灣地名計畫」,目前已完成8450筆資料,同時錄製音檔供各界參考。

教育部今(9日)指出,台灣地名大多源自閩南語、客語、原住民族語等不同的本土語言,反映先民對環境的認知,蘊含深度文化價值。然而地名最初是口語傳承,在轉寫成文字時,往往字音脫節,有些說法和慣用詞彙,也不適合直接以漢字書面語「望文生音」。

教育部因此委託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辦理「以本土語言標注台灣地名計畫」,挑選重要交通站名、地標名、街道名、行政地區等共計8450筆地名資料,標注閩南語及客語發音,編訂地名清單並錄製發音音檔,成果已公布在「教育部語文成果網」。

舉例來說,新北捷運的「安康」站,就是一個經過地名雅化的案例,根據計畫團隊公布的成果,地名最初的意思是「暗坑」,台語至今也是這樣讀。

一些知名廟宇,計畫團隊建議採用當地習慣的稱呼,例如「行天宮」可讀成「恩主公廟」,「先嗇宮」可讀成「五谷王廟」。

台北行天宮。圖/記者張睿杰

新北板橋的「江子翠」地名,閩南語讀法的意思是「港仔喙」;另外像是竹圍、石牌等,讀成「竹圍仔」、「石牌仔」,三重讀成「三重埔」,更顯原汁原味。

依據「國家語言發展法施行細則」,地名管理(地名資料庫)等涉及國家語言事項由內政部主管,大眾運輸工具及場站、觀光景點、街道名稱以國家語言播音、標示相關事項由交通部主管。

教育部表示,已將成果資料提供給相關部會參考運用,期盼這項計畫能維護流失中的本土地名,豐富地名的在地資訊,也供各界在語言教育及文化保存上參考利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