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院國寶展 古木奇姿 一窺古代能匠巧思

江俊亮 |2023.08.09
493觀看次
字級
故宮南院〈人氣國寶展〉八日展出「古木奇姿」。圖為明朝〈癭木靈芝筆筒〉。圖/故宮南院提供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故宮南院〈人氣國寶展〉八日出「古木奇姿」主題,除了展出巧奪天工的樹根、樹瘤藝品,也展出具有「變形主義」風格的山水畫,邀請觀眾從具體作品到形而上的美學創意,一起進入古代藝術家的異想世界。

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助理研究員林宛儒表示,松樹、柏樹具有獨特的樹幹紋理,並有長青、長壽的寓意,經常成為畫家喜愛描繪的對象,故宮南院這次展出國寶畫作〈古木寒泉〉、〈喬松仙壽圖〉,可以看出畫家觀察樹木之後的抽象化詮釋,充滿清新的趣味。

〈喬松仙壽圖〉是晚明畫家陳洪綬之作,描繪一名紫袍人拱手立於蒼松之下,童子簪花提壺跟隨,造型構圖奇絕,人物相貌怪異。陳洪綬小名「蓮子」,自號「蓮沙彌」,後號「老蓮」,這幅畫署名「蓮子」,因具自畫像性質,彌足珍貴。

故宮器物處助理研究員陳玉秀表示,木癭(樹瘤)是木雕藝匠喜愛的材料,堪稱「病態美」的藝術創作,這次展出晚明探花郎錢謙益、江南才女柳如是夫婦的〈癭木靈芝筆筒〉,以及清代〈木根仙山與碧玉釋迦佛〉等作品,可一窺能匠的巧思。

其中,清〈木根仙山與碧玉釋迦佛〉以朽木磐磨成奇岩洞窟,洞窟中佇立一尊碧玉釋迦牟尼佛,佛頂肉髻、周繞螺髮,長耳、方額寬臉,著長及足踝的寬袖袈裟,是明末清初佛陀造型的特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