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製造業拉警報 貨物需求跌至金融危機水準

 |2023.08.09
480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經亞洲》報導,市場對商品的需求,已降到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差不多的水準,最主要是因為中國大陸經濟減緩,加上已開發國家為主的貨幣緊縮政策,且消費支出轉向服務;分析師表示,接下來全球經濟展望如何,就要看服務業能否撐起整體勞動市場和經濟。

報導指出,若從製造業景氣的指標來看,標普全球的7月全球製造業PMI,已連續第11個月低於枯榮線50;29個主要經濟體,70%的製造業呈現萎縮;情況之糟,僅次於2008~2009年金融危機。

美國與全球經濟現在主要靠服務業驅動,服務業僱用的勞工人數確實在上升,短期內經濟陷入衰退的機率顯然不高;但如果製造業景氣持續冰冷,服務業的榮景能否維持,就難講了。

根據國際調研機構路孚特(Refinitiv)的資料顯示,在有「世界工廠」之稱的大陸珠江三角洲港口,貨輪停靠數量2020年3月時超過70艘,現在降到僅20艘左右;日本海事中心統計發現,今年來有好幾個月,亞洲運往美國的貨櫃量減少20%至30%。

此外,美國紐約聯準銀行的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7月降至負0.9,是連續第6個月低於零;5月的數字更是跌至歷史次低,2008年11月金融危機時期,此指數一度落到負1.59。負值代表需求減少,以至於需要運輸的貨物較少。

一些觀察家認為,先進國家的央行採取貨幣緊縮政策,也是幫凶;雖然疫情期間的寬鬆導致過度消費,但隨即而來的利率急升,擠壓了信用,拖累需求。

另外,大陸內需市場的復甦比預期還弱,更是拖累製造業景氣的一大因素。官方資料顯示,以美元計價的出口比5月少,且連續第4個月較去年同期減少,化妝品大廠萊雅(L'Oreal)7月在財報法說會時提到,大陸的消費信心「還沒回到疫情前水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