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冷-89 ℃ 南極採收 8 顆西瓜 |2023.08.07 語音朗讀 235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俄羅斯科學家花了103天,成功在南極種植8顆西瓜。 圖/取自AARI官網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西瓜適合種植在溫度較高又乾燥的環境,但俄羅斯位於南極、-89.2℃的沃斯托克觀測站(Vostok Station)近期成功種出8顆西瓜;能在這種嚴寒氣候下種出食物,對於未來的太空人,或是要移民外星的人類都有重大意義。一般來說,提到南極大多會聯想到的是:動植物難以存活,物資得靠外界補給等,俄國科學家經過長達103天的努力,成功收穫美味的西瓜,北極與南極研究所(AARI)團隊首席地球物理學家特普利亞科夫(Andrey Teplyakov)表示:「我們設法在南極最惡劣的條件下,種出產於地球最南端的西瓜,口感和香氣沒有比較差。」對抗缺氧環境 特選早熟品種 此觀測站地處海拔3400多公尺的高原,1983年曾記錄到地球上最低自然溫度-89.2℃,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每年冬天氣溫維持在-70℃以下,即使夏季,氣溫也不會超過-30℃。這裡不只氣溫極低,氣壓也很低,空氣幾乎沒有溼氣;為了在此栽培西瓜,俄羅斯結合觀測站人員、俄羅斯科學院農業物理研究所人員、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人員,使用特製土壤、營養及太陽燈系統,創造一片「綠洲」。AARI表示,科學家們利用無土種植科技panoponics,將西瓜種子種在一層薄薄的土壤替代品上,照明設備則盡可能模仿陽光,並特別挑選紅色與黃色果肉2種早熟型的西瓜,該品種較能適應低氣壓、缺氧環境,於4月開始培植。由於南極沒有昆蟲,必須以人工授粉,科學家耗時103天,成功種出8顆成熟西瓜,最大的一顆直徑約13公分、重達1公斤。這並非沃斯托克觀測站首次在南極種植農產品,2020年研究人員就開始進行蔬菜種植聯合實驗,開發出多達80種葉菜類作物種植系統,包括九層塔、香芹、芝麻菜、高麗菜等,接下來還會試著培育藍莓、草莓等水果。俄羅斯科學家花了103天,成功在南極種植8顆西瓜。 圖為一位科學家在南極溫室外,拿著一顆西瓜。 圖/取自AARI官網生長條件苛刻 高科技幫忙除了俄羅斯,中國大陸南極科學考察站──長城站和中山站2014年建設專業的溫室,以無土栽培技術,種出生菜、白菜、黃瓜等,如今每日能產出約1公斤新鮮蔬菜。蔬菜要在南極生長,須有高科技的幫助;為了提高採光效率,大陸選用中空的透明塑料板蓋溫室,透光率高達90%,當出現永夜或照明條件不佳時,便會啟動室內LED植物生長燈,可自動調節每日照明時長,溫室也配有自動化灌溉系統,每隔一個小時自動為蔬菜注入營養液,當房間溼度低於70%時,加溼系統還會噴灑水霧。德國航空太空中心(DLR)南極諾伊邁爾三號站(Neumayer Station III)也在2018年,成功採收不用泥土、陽光與農藥種植的蔬菜,當時共收穫3.6公斤的葉菜類、18條小黃瓜與20顆櫻桃蘿蔔等。德國航空太空中心表示,南極種植計畫的目標是,讓太空人在火星或月球,種植出更多品項的蔬果。為什麼各國要在南極開闢農地?主要是為了讓太空員出任務時,不必再吃乾燥或冷凍食品,新鮮農產品也含有抗氧化劑,可降低輻射的影響;能夠在南極培植作物,不只照顧太空人的健康,也為移民外星鋪路。 圖/取自AARI官網 前一篇文章 碳諮詢先行 碳交所明掛牌 啟動 3 大營運計畫 下一篇文章 AI 溝通師 國外企業新興職缺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5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6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7雲梯2025.07.0108【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9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10迎接加拿大國慶日 佛光人贈物資送暖2025.06.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輕颱丹娜絲今明風雨最大 6縣市今停班課 住星際旅館 神遊外太空海上機器人 乘風破浪收海廢跨界藝術 蟲蟲變身創意秀重症兒夏營 療癒從歡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