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雖優先 社福不能緩

杜亥(彰化市/社福人員) |2008.05.28
414觀看次
字級

各領域社福團體提醒馬英九總統,勿忘選前提出的八大類四十二項社會福利支票,不過,這些政見有債留子孫、世代衝突、圖利財團等危機,呼籲要傾聽民間團體意見。

從馬總統的社福支票來看,不論「零利率房貸」、「育兒津貼」、「五歲兒童免費學前教育」、「青年創投基金」、「婦女就業補助金」,都需要巨額的預算,以目前政府財政情況,「錢從那裡來」成為最大問題,所以馬政府的構想是,優先「拚經濟」,再藉助經濟成長、稅收增加,作為社福支出後盾。

以鄰近的香港為例,經濟雖大幅成長,但中下階層所得反減,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社福團體認為,這是因不課徵遺產稅及贈與稅率,使社會財富重分配不均的結果;不過產業界認為,雖然台灣的遺產及贈與稅率高,不過占政府稅收的比重不到百分之一,課徵的實質效果不張,沒有達到社會財富重分配的目的。

前幾年曾有哈佛大學教授提出研究報告,認為社會整體所得愈高,對提升道德有幫助,引起不同角度的辯論,但歐美國家富豪近年競相高額慈善捐款,似乎是在呼應這項論述,台灣有不少豪門巨富,能否發揮「社會道德」,是台灣能否進入「富而好禮」社會的關鍵。

因此筆者認為,要以國家力量進行社會財富重分配,並不容易,而且歐美學者研究指出,當政府「經濟優先、社福暫緩」,及豪門巨富不願負起社會責任時,將使不公平的社會財富分配加速崩壞,因此,馬政府的構想恐怕不可行,應要在拚經濟之餘,也要兼顧社福,避免讓社會底層人民反而愈來愈痛苦。

杜亥(彰化市/社福人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