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江長芳
文/管家琪
半屏山,位於台灣高雄市境內,左營、楠梓兩區交界之處,蓮池潭之東北邊,與龜山隔潭對峙。「半屏山」遠遠望去,就像半座大屏風似的,所以叫它半屏山。
那麼,半屏山如此模樣是怎麼來的呢?在民間傳說中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說,這跟一位仙人想要找徒弟有關,另一個版本則是把半屏山擬人化,說半屏山的特殊模樣是跟他過分自大有關。
我們先看第一個版本。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位仙人想要在凡間收一個徒弟。至於收徒弟的標準,仙人希望能夠找一個不貪心、懂得知足的徒弟。但是,要怎麼樣才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這樣的徒弟呢?
一開始,仙人還沒想好應該怎麼做,直到來到左營一帶,看到一座大山的時候,心中有了一個主意。
只見仙人輕輕的把衣袖一揮,大山便瞬間崩塌,但是令人驚奇的是,滾落下來的竟然不是泥土和石塊,而是一個個香噴噴的大餅!而且數量之多,數也數不清。仙人在這座大餅堆成的小山前面豎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一文錢買一個,兩文錢隨便拿。」
然後,仙人就靜靜的站在那兒,等著大家過來買大餅。
附近的老百姓早就被這個極大的動靜吸引過來,一看到牌子,每個人的第一個念頭都是──「一定是寫錯了吧!」
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呢?花一文錢只能買一個大餅,可是只要花兩文錢就可以隨便拿?拿多少個大餅都可以?
可是,一問那個賣大餅的人,他卻堅持沒有寫錯,確實就是這樣,「一文錢買一個,兩文錢隨便拿」。
這麼一來,每個人無一例外都理所當然的掏出兩文錢,然後就大拿特拿,也不管吃不吃得下、或是需不需要這麼多的大餅,大家都覺得這樣才划算,傻子才會花一文錢只買一個大餅。
可是,仙人就是想要等一個傻子,或者說想要找一個傻子。
仙人等了很久很久,終於等到一個年輕人,不理會別人的取笑,老老實實的拿出一文錢,說想要買一個大餅。後來,這個年輕人就跟仙人一起走了。而那座塌掉一半、只剩下一半的山,從此就被稱作「半屏山」,據說是仙人特意讓它保持這樣的模樣,提醒世人不要貪心,要懂得知足,因為知足方能常樂。
另外一個關於半屏山的版本,也是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半屏山也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活像半座大屏風的樣子,而是一座高高的山。
這座山很高,自我感覺很好,覺得再也不可能有別的山會比自己高。有一天,他竟然跟玉山賭氣,說大家都說玉山很高,是台灣最高的山,可是他不信,他要找天神評評理,看到底是他高還是玉山高?剛巧天神經過,聽到這座山如此不可一世的言論,覺得他真是既狂妄又可笑。
接下來,天神根本懶得囉唆,直接命令雷公教訓一下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傢伙。雷公受命前來,只不過輕輕的敲了一下錘子,這座山立刻「轟隆」一聲,塌下了一半!
接著,這座山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了。
本文摘自幼獅文化出版《個臺灣地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