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素模式】蔬食健康好理由 |2023.07.17 語音朗讀 227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歐美的Vegan飲食方式或彈性蔬食,都帶來了健康、環保、低碳及永續的效益。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近年來,在環保議題及健康飲食模式上,「蔬食」、「素食」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不論是歐美的Vegan(維根)飲食方式或彈性蔬食,都帶來了健康、環保、低碳及永續的效益。世界各國政府及健康組織,將蔬食的飲食建議納入健康飲食指引,並鼓勵國人多吃蔬食。根據全球市調報告,素食人口占全球人口數的42%,印度素食人口約4億,占總人口數的28.5%,居全球第一,台灣素食人口約300萬,列居全球前幾名,由此可見,吃蔬食、素食已成為現代人的新飲食模式,也是全球的生活新趨勢。目前選擇蔬食者愈來愈年輕化,其中不少是為減重而吃蔬食。因此,「蔬食」可說是以健康為導向的一種飲食文化。蔬食素食 有何不同「蔬食」和「素食」有何不同? 台灣近幾年,「蔬食」概念已漸漸取代「素食」,無論是媒體報導或餐廳開幕,大都以「蔬食餐廳」命名。「蔬食」與「素食」就立意而言,確實有不同之處,吃「蔬食」大多是以健康、環保為出發點。而吃「素食」就不盡然是單純以健康或環保為由,大部分吃「素食」會因為宗教信仰因素,以不殺生、修行或修身養性為出發點,除了不吃動物來源的食物,也不吃五辛食物。素食種類可分為:純素、蛋奶素、五辛素、方便素等。素食飲食的種類很多,各有不同的選擇,因此,在台灣,不同類型的素食餐廳林立,幾乎是全球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台灣蔬食餐廳快速興起,有不少以蔬食為主題的特色餐廳,也受到很多年輕族群的青睞。 目前選擇蔬食者愈來愈年輕化,其中不少是為減重而吃蔬食。圖/123RF素食類別 如何區分隨著全球環保意識及健康概念不斷提升,許多人選擇以「蔬食」飲食方式取代葷食飲食習慣,因為「蔬食」是以環保愛地球、健康養生、少吃動物性來源的食物為主要概念,以食用自然新鮮蔬果、穀類、豆類、菇類等植物類食物為主,並採用簡單烹調方式及調味料理,不吃加工製品,以達到健康飲食控制。事實上,歐美流行的Vegan(維根)飲食方式,就是主張植物性飲食,比較接近純素飲食, Vegan除了不吃肉類,也不吃動物相關產品,包括:蛋奶及蜂蜜等,Vegan飲食方式就像一種生活態度,是基於人道立場對生命表示尊重,拒用動物相關產品,例如:各種動物皮革、羊毛、象牙、蠶絲等用品,進而許多糕點品牌,也研發出無動物成分的蛋糕、餅乾等。同樣是吃素,又有什麼差異?「純素」是只吃植物,不吃任何肉類及動物相關製品,以及不吃五辛植物。「蛋奶素」是不吃任何肉類及動物相關製品,但可以吃奶製品與蛋類食品。「五辛素」是吃純植物類,含五辛植物,但不吃任何肉類及動物相關製品。「方便素」是吃素者需要外食、聚餐時,以吃素為原則,但可接受食物中混煮動物食材。蔬食素食 好處功效經過疫情後,大部分人改變了生活飲食型態,對健康養生觀念也高度重視,紛紛選擇蔬食及素食的健康飲食方式,避免食用不健康的食物造成身體傷害,例如油炸食品、加工食物、多糖、高鈉、高熱量、高油脂等食物。因此,吃素食可避免三高、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大腸癌等病症風險,同時,也為環境永續帶來好處。科學實證方面,素食的好處有助於維持體重,減少攝取動物性油脂,可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以及遠離因環境汙染及毒素的食物來源。而心理層面的好處是,能穩定情緒,延緩身體老化,以及減少地球暖化,友善保護動物。 台灣蔬食餐廳快速興起,有不少以蔬食為主題的餐廳,受到年輕族群的青睞。圖/永和學舍滴水坊純素也能營養均衡「吃素」給人的既有印象,是健康、無負擔的飲食方式,但營養學專家指出,吃全素的人也是營養缺乏症、慢性病及癌症的高危險群。因此,吃素要吃得健康,必須吃得正確,更要選擇健康的烹調方式。以下幾個要點提供參考。■ 全穀雜糧 搭配豆類穀物加工過程中會流失營養素,因此建議每日所攝取全穀雜糧類,至少1/3以上是未精製的全榖雜糧類。熱量攝取在1200卡以下的素食者,如果有營養素缺乏的現象,建議將未精製全穀雜糧類比例提升至2/3以上。豆類食物包含黃豆、黑豆、毛豆及其加工製品,例如傳統豆腐、豆干等,都可提供每日所需蛋白質。 吃蔬食、素食已成為現代人的新飲食模式,也是全球的生活新趨勢。圖/123RF■ 選擇好油 多吃堅果除了注意油脂的攝取量,也應重視油脂品質,少攝取不好的「飽和脂肪酸」,多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適量「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油脂類以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葵花油、大豆沙拉油等含有較高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椰子油和棕櫚油含飽和脂肪酸比例高,因此,建議隨烹調方法,經常變換食用油。堅果種子類食物,指黑芝麻、白芝麻、杏仁果、核桃、腰果、開心果、花生、夏威夷豆、松子仁、瓜子等,富含植物性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 、維生素E及礦物質。建議每日應攝取一份堅果種子類食物,同時做多樣化選擇,以達到營養均衡。■ 深色蔬菜 菇藻紫菜深色蔬菜含較多維生素與礦物質,建議每日至少一份深色蔬菜,例如:地瓜葉、青江菜、菠菜、芥藍菜、莧菜、芹菜、油菜、紅鳳葉、山芹菜、芥菜、川七等。依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可藉由藻類(如海帶、紫菜)增加維生素B12來源。此外,蔬菜中的菇類,例如:香菇、杏鮑菇、鮑魚菇、喜來菇、珊瑚菇等,栽培過程能生成維生素D ,建議素食者除深色蔬菜,也可選用各種菇類與藻類補充營養素。 前一篇文章 素食香料 調色提味 下一篇文章 【蔬營養素】植物性飲食如何補鐵 熱門新聞 01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2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3【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4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5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6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7【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8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9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10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紅麴菌降血脂 加入糕點不一定健康泡菜 蔬果發酵食物 含豐富乳酸菌食材烹調得宜 營養成分不流失暢遊花東縱谷 來一趟蔬福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