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素真
三月中下旬,我們一群五人,上陽明山賞花,下公車後,往平菁街九十三巷走,途中看見一排黑色的布圍籬,擋住了右邊的視線,仔細一看,上面有一個四方形小破洞,有人好奇的往內看,然後大叫一聲,原來布圍籬後,可以看到對面美不勝收的櫻花山景,於是大家輪流從洞口觀看。
突然,門打開了,一位長者主動邀我們入園參觀,並允許我們拍照,原來,他是屋主陳先生。
過了一會兒,他還熱情的邀請我們到階梯下的住屋,為了拍照和欣賞美景,我們欣然接受。大家邊走邊笑地聊了起來。
他請我們進屋喝咖啡,櫃子上擺著幾張照片,其中一張他身穿軍服,和現在消瘦的模樣有很大的出入。他曾是一位上校,他說:「退役後,心臟出了大問題,前前後後裝了二十六支支架,為了健康而上山調養身體。」氣氛一下子變得沉重,想不到眼前幽默有趣的他,曾在鬼門關前走過好幾回。
陳先生說,這塊山坡地是他老婆的祖產,當時看上這裡的環境,空氣好、水好、風景好,選擇暫居此處,讓身心得以放鬆。接著又說,建屋時,他正處於胃癌第三期,因心臟不好,無法開刀治療。他的故事來到這裡,我們全摒住呼吸,難以想像,他又遇到另一個生命關卡,當時的他是選擇嚎啕大哭、怨天尤人或……
他不疾不徐的接著說:「那時天天到山坡地,持刀砍伐竹林,來回收集材料,彎腰搬動大小石頭砌牆壁,每天汗流浹背,是這間房子救了我一命。」我們心中默默為他鬆了一口氣。大約三年前,房子蓋好了,在大自然的療癒下,他幸運的存活了下來。
多不容易的一個人,在生命垂危時,走出台北舒適的家,到山上來建屋,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意志力?在生命交叉路口,來回的踱步,每踏出一小步都是掙扎,那份煎熬和痛苦,只有走過來的人最清楚。
離去之前,我們詢問他,下次可以再來嗎?他說:「非常歡迎」,但他不肯接受隔日的邀約。也許現在的他,已看透生命的無常,無法預測能否看到明日的太陽,不敢做任何的承諾。
一陣酸楚從四面襲來,眼前的美好景致和他的這段人生遭遇,在同一個時空巧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