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知名兒科醫師在粉專發表文章陳述體罰孩子的原因及過程,引發軒然大波。圖非當事人。圖/本報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某知名兒科醫師在粉專發表文章陳述體罰孩子的原因及過程,引發軒然大波。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今表示,此案已被通報給家庭暴力防治中心,將進入兒虐調查,若調查屬實且評估孩子留在家有安全之虞,會進行保護安置,施暴者則將面臨「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96條,可處以6到60萬元行政罰鍰,但若願意按第102條接受40到50小時的親職教育,則可免除行政罰鍰。
張秀鴛重申,不論是用管教、教養或任何理由,只要對兒少有不正當的對待,例如身體虐待、疏於照顧,像是這次案例的拳打腳踢,都算是家庭暴力,也是虐待兒童,要依法通報家防中心進行後續處理。
如果虐待屬實,家防中心會看父母態度,盡量站在協助的立場去協助父母與孩子建立正向教養關係,如果與父母約定好安全計畫,評估孩子可以安全待在原本的家,也會考慮讓孩子留在家裡。
兒福聯盟發言人李宏文提醒,家長需要的親職教育,需要有針對不同年齡、符合當代情境的內容,例如如何與孩子溝通3C使用。建議家長可多利用兒福聯盟所的「橘絲帶」網站的「教養543」單元,有非常豐富的資源、懶人包,還有分別整理0-3歲、3-6歲、6-12歲最容易遇到的「大哉問」。也有0800-532-080「我想要幫幫您」教養專線,照顧者或家長可以call in尋求專業意見。
兒福聯盟橘絲帶網站:https://orange.children.org.tw/
考量到網站資源對於不同區域或年齡的照顧者可能造成數位落差,李宏文建議,大中小企業主可以將親職教育融入午間短講及員工福利,分多次提供內容精簡、符合務實需求面向的親職教育內容,更有助於將資訊有效輸送給兒童的照顧者,也不會有數位落差。
林口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主任葉國偉表示,在華人社會,不當管教很容易越線,變成兒虐,不論是身體虐待或是精神虐待,對於兒童都有極深遠的影響,長庚醫院早在11、12年前就開始致力跨領域兒虐防治,除了對內建立流程、提供受暴兒童專屬的跨科別整合服務、提升醫護人員的兒保概念和警覺性,也積極與法務部、衛福部、內政部警政署持續進行專業交流。
台大醫院兒少保護醫療中心主任曾偉杰表示,兒虐發生時,通常都只看到大人在講故事,但沒有人真的站在孩子的立場,說出孩子看到的事情。兒保中心的成立,就是希望希望聽孩子的聲音、滿足孩子的身心需求,包括心理衡鑑、家庭治療、親職教育等。
曾偉杰表示,台大兒保中心由小兒胸腔加護病房主任呂立領軍,帶領多位兒童急診科醫師、小兒影像科醫師、兒童身心科醫師、法醫師、社工師、臨床心理師,接受北北基和離島地區家防中心轉介較為複雜的案例,目前一年大約有200多件。雖然衛福部的計畫經費無法滿足每個孩子所需的服務,但中心都會盡量去找錢,例如尋求台大兒童健康基金會的支持,台大醫院及兒童醫院歷任院長都深知兒保的重要,賠錢也要好好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