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夏季高溫潮溼的天氣,容易滋生細菌和真菌,對過敏體質的人,更容易引發各種皮膚問題。皮膚科醫師提醒,溼疹、皮癬、乾癬三種皮膚問題,屬於慢性疾病,可能反覆發作,因此需要長期的治療和控制。
彤顏診所皮膚科醫師李柏諺指出,臨床上常見「溼疹」、「皮癬」、「乾癬」這三種皮膚疾病,由於它們都會出現紅、腫、癢的症狀,很容易混淆。
「溼疹」顧名思義是「有滲液的皮疹」,是皮膚發炎性疾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如接觸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的診斷,主要靠誘發因素和溼疹部位,作為臨床區分標準。
「皮癬」是表淺皮膚遭受皮癬菌(黴菌)感染的疾病,依感染部位不同,而有相對應稱呼,例如足癬/香港腳(腳部)、甲癬/灰趾甲(趾甲)、頭癬(頭部)、股癬(鼠蹊或臀溝)、體癬(軀幹或四肢)等,感染途徑為接觸性傳染。
「乾癬」別稱「牛皮癬」、「銀屑病」,其實不是癬(黴菌感染),反而是免疫系統失調而誘發皮膚出現紅腫搔癢、脫皮掉屑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出現全身紅皮症或合併關節炎,會反覆發作但不具傳染性。
皮膚問題雖非致命疾病,但影響外在,可能造成心理上的創傷,絕對不可以輕忽。早期診斷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減輕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