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隼老夫妻 7年同地繁殖16幼鳥 |2023.06.11 語音朗讀 204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新北深澳酋長岩附近的遊隼繁殖點,同一對鳥夫妻連7年在此繁殖,並教導幼鳥學飛和獵捕技巧。圖/沈錦豐提供 【本報新北訊】基隆野鳥學會長期觀察記錄新北深澳酋長岩附近的遊隼繁殖點,5月發現有3隻幼鳥離巢,已是連續7年來繁殖成功,鳥會發現,7年來還都是同一對,公鳥叫「威利」、母鳥為「瑪麗」,這對恩愛「老夫妻」,愛情堅貞不移,令鳥友都很欽羨。近日有3隻幼鳥離巢,已有獵捕能力,保育人士欣喜,基隆鳥會理事長沈錦豐說,深澳巢穴十分穩定,2017年至今,每年都有幼鳥孵出並且長大順利離巢,統計7年來成功孵育幼鳥已有16隻。沈錦豐說,觀察發現7年來都是同一對遊隼繁殖,公鳥叫「威利」、母鳥喚「瑪麗」,威利每年都成功捍衛牠的地位,瑪麗也善盡母愛的偉大,是標準的模範「遊隼夫妻」,在北部30多巢位中罕見,也是相當難得的生態紀錄。「這對公母的成鳥都沒有換過伴侶,而且年年孵育,除了愛情堅貞外,也顯示身體都非常健康」。公鳥威利。圖/沈錦豐提供沈錦豐說,深澳遊隼家族連續第7年繁殖,威利爸爸餵小孩行為也有一些改變,連續幾次都觀察到威利爸爸入巢餵食,因為一般繁殖期大多由母鳥餵食雛鳥,公鳥則負責打獵提供食物,但可能是夫妻倆默契夠了,威利爸爸除了負責打獵外,也常常分擔餵食雛鳥的工作。幼鳥學飛和獵捕技巧背後也很有故事,沈錦豐曾拍到,瑪麗媽媽口咬食物誘引小寶練習飛行技巧,小寶發現後搶奪瑪麗媽媽嘴上的食物,過程中,小寶幾乎以倒吊的方式抓取食物,但搞了半天卻「溜手」,食物掉了出來,而大寶似乎早就知道結果,在旁邊撿了個便宜,讓「小寶也哭哭」。基隆野鳥學會觀察,酋長岩45公尺峭壁上的遊隼巢穴繁殖點,有瑞芳導覽協會在地義工參與導覽守護,結合自然生態保育、社區參與及生態導覽,保育工作做得相當好,拍攝位置也都不會干擾到遊隼。母鳥瑪麗。圖/沈錦豐提供 前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下一篇文章 復育台灣雲豹現生機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4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5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6【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7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8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9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10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三仙台 黑白岩鷺育雛傳奇【感人實錄】白頭翁親鳥育雛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