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隼老夫妻 7年同地繁殖16幼鳥

 |2023.06.11
2043觀看次
字級
新北深澳酋長岩附近的遊隼繁殖點,同一對鳥夫妻連7年在此繁殖,並教導幼鳥學飛和獵捕技巧。圖/沈錦豐提供

【本報新北訊】基隆野鳥學會長期觀察記錄新北深澳酋長岩附近的遊隼繁殖點,5月發現有3隻幼鳥離巢,已是連續7年來繁殖成功,鳥會發現,7年來還都是同一對,公鳥叫「威利」、母鳥為「瑪麗」,這對恩愛「老夫妻」,愛情堅貞不移,令鳥友都很欽羨。

近日有3隻幼鳥離巢,已有獵捕能力,保育人士欣喜,基隆鳥會理事長沈錦豐說,深澳巢穴十分穩定,2017年至今,每年都有幼鳥孵出並且長大順利離巢,統計7年來成功孵育幼鳥已有16隻。

沈錦豐說,觀察發現7年來都是同一對遊隼繁殖,公鳥叫「威利」、母鳥喚「瑪麗」,威利每年都成功捍衛牠的地位,瑪麗也善盡母愛的偉大,是標準的模範「遊隼夫妻」,在北部30多巢位中罕見,也是相當難得的生態紀錄。

「這對公母的成鳥都沒有換過伴侶,而且年年孵育,除了愛情堅貞外,也顯示身體都非常健康」。

公鳥威利。圖/沈錦豐提供

沈錦豐說,深澳遊隼家族連續第7年繁殖,威利爸爸餵小孩行為也有一些改變,連續幾次都觀察到威利爸爸入巢餵食,因為一般繁殖期大多由母鳥餵食雛鳥,公鳥則負責打獵提供食物,但可能是夫妻倆默契夠了,威利爸爸除了負責打獵外,也常常分擔餵食雛鳥的工作。

幼鳥學飛和獵捕技巧背後也很有故事,沈錦豐曾拍到,瑪麗媽媽口咬食物誘引小寶練習飛行技巧,小寶發現後搶奪瑪麗媽媽嘴上的食物,過程中,小寶幾乎以倒吊的方式抓取食物,但搞了半天卻「溜手」,食物掉了出來,而大寶似乎早就知道結果,在旁邊撿了個便宜,讓「小寶也哭哭」。

基隆野鳥學會觀察,酋長岩45公尺峭壁上的遊隼巢穴繁殖點,有瑞芳導覽協會在地義工參與導覽守護,結合自然生態保育、社區參與及生態導覽,保育工作做得相當好,拍攝位置也都不會干擾到遊隼。

母鳥瑪麗。圖/沈錦豐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