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靈感錄》{151}絕處逢生 (下)

彭稜惠 |2008.05.22
615觀看次
字級

三年後,我得知佛光山在鳳山有個弘法處,便主動前往關心,並表示:「若有任何需要,我當盡綿薄之力協助。」當時依菴法師提及全世界各別分院正努力於籌建佛光大學,鳳山禪淨中心雖小,也不落人後,將要啟建梁皇法會。隔天,我即帶著全部積蓄三十萬元前往協助梁皇法會的完成。從此我盡可能地參與各項弘法活動,不希求回報,人生終於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一九九六年,我帶著女兒容羽到美國求學,首站落腳在舊金山三寶寺,卻沒有因緣。次年再到紐約市,受到依恆法師妥善地照顧。後來,我找了份工作、購屋,因為佛光山的協助,生活從此步上軌道,女兒於是留在紐約上學。如今,先生已悔悟改正,發心成為佛門義工,女兒在紐約成家立業,我也取得父母的諒解。

回憶往事,不勝唏噓!當初如果沒有及時把握因緣布施,今天我的人生或許又是另一番風貌。佛法浩瀚,真是不可思議!是佛光山給我因緣,讓我找到一條光明的道路;但是並非世上受苦受難的人都能像我這般幸運,現今社會仍有很多人因為無法度過難關,攜子帶眷離開世間,聽來讓人心酸。因此,現在我也努力給人因緣,希望能藉此為痛苦的人拂去生命中的烏雲。(彭稜惠)

《佛光山靈感錄》歡迎讀者索取、投稿,電洽(○七)六五六一九二一轉一二八一至四,或e-mail至fgsastw7t@fgs.org.t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