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7種海龜,已有6種面臨絕種危機。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今天(23日)是「世界烏龜日」,因盜獵走私嚴重、棲息地破壞等,讓全球龜鱉類數量逐年遞減,美國陸龜救援組織2000年創辦世界烏龜日,盼藉此喚起全民對龜類的保育意識。
世界烏龜日 呼籲減少使用塑膠製品
每年的5月23日是世界烏龜日(World Turtle Day,又稱世界龜龜日、世界龜鱉日), 起因於一個在1990年成立的非營利組織美國陸龜救援組織於2000年所發起的節日,呼籲保護所有種類的海龜和陸龜、提高大眾保育意識,包含認識烏龜、呼籲減少使用塑膠製品、亂丟垃圾、破壞棲息地等行為。
另下個月6月16日為世界海龜日,同時也是已故兩棲爬蟲動物學家海龜保育 ( Sea Turtle Conservancy ) 創辦人阿奇·卡爾的生日。
綠色和平表示,海龜沒有魚鰓,牠們是用肺呼吸,通常只要稍微抬頭在海面上吸一口氣,強大的肺活量就能讓海龜在水中潛泳長達數小時,甚至是睡一覺。
但近年常發生海龜遭廢漁網纏身的悲劇,這些受困的海龜因無法游回海面上換氣,最後溺死在海中。
綠色和平指出,除了海龜遭廢漁網纏身悲劇外,也常聽聞海龜屍體內出現大量塑膠袋。圖/unsplash
這是因為塑膠在海洋漂流一段時間後,會釋放一種化學物質,漂浮久了,微生物、藻類會附在類似水母的塑膠袋上,對海龜來說,就像一種夾菜的概念。
綠色和平表示,台灣現行的海洋保護區是由不同主管機關依照不同目標與法令所成立,對於保護區內規範的活動,不盡然與國際間通用的IUCN規範的各等級相符合。
除法源混亂、與國際規範無法接軌,目前台灣海洋導護區畫設範圍大多「非常小」,可能保護了海龜產卵的重點沙地,但沒有保護緊鄰沙地的沿海區域,而保護區在畫設時與畫設後,也持缺乏監測數據,因此無法進行科學管理。
綠色和平表示,雖然畫設保護區,但卻無從得知保育的物種復育情況,自然就不可能即時調整保護政策、採取相應措施;綠色和平已推動海保法2年多,距離5月31日立法會期結束,只剩最後1周。
綠色和平表示,推動立院三讀海保法,就是希望能擴大海洋保護區,讓海龜能安心繁衍後代,若在立院會期結束前,海保法不能三讀通過,一切努力都將因立委屆期不連續而功虧一簣,海保法必須從童再來,大幅拖延海洋保育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