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法.皮克從音樂出發編舞 《巴赫d小調》探討人和人的關係

曹麗蕙 |2023.05.23
1841觀看次
字級
編舞家尤法.皮克的最新舞作《巴赫d小調》,作品挖掘音樂核心,並透過8名舞者肢體展現,重新編譯舞蹈與絃樂間的對話。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Romain Tissot攝影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會選擇巴赫d小調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是因為它非常簡單、不朽,能超越時空隔閡,且因源於民俗音樂,特別有人味,能反映人的本質,很適合編舞。」以色列編舞家尤法.皮克(Yuval PICK)5月27、28日將在衛武營戲劇院,帶來亞洲首演舞作——《巴赫d小調》,透過8名舞者重新編譯舞蹈與絃樂間的對話。

《巴赫d小調》由法國國立聖納札爾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德國弗萊堡劇院、法國KLAP馬賽舞蹈之家、法國里昂國立電子音樂創作中心共同製作。尤法.皮克表示,他的創作靈感都是從音樂出發,這次希望以多種方式探索感受巴赫的原曲,並透過舞作探討群體中人跟人之間的關係,「聆聽樂曲時,我想像音樂是平行無限往前延伸,過程中會有不同人物浮現,不斷往前行走開啟旅程,並與其他人展開互動。」

尤法.皮克《巴赫d小調》由法國國立聖納札爾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德國弗萊堡劇院、法國KLAP馬賽舞蹈之家、法國里昂國立電子音樂創作中心共同製作。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Romain Tissot攝影。

尤法.皮克指出,《巴赫d小調》的舞作編創聚焦身體中軸和移動間的張力,藉由不對稱的姿態和不同路徑的伸展,將身體從垂直性解放,找尋出和他者構成關係的連結,在獨舞、雙人舞和群舞間切換,重塑個人在群體中證明存在的方式。他分享,在肢體語彙上,會有一個把手舉高向上如同火炬的姿勢,「一方面象徵社會往上提升,也為此和大自然環境產生不同連結。」

尤法.皮克說,現今很多舞作會強調針砭時事,「但我希望自己作品能提出新提議,讓大家思考群體之間的關係會有什麼樣的可能?」他盼《巴赫d小調》傳達歡愉、喜悅的感覺,讓觀眾觀賞後能體驗到歸屬感。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表示,這是衛武營繼2018年台灣舞蹈平台節目《Hydra》後,再度邀演法國國立希里爾拉帕普編舞中心總監尤法.皮克的作品,相當期待。

以色列編舞家尤法.皮克(左)《巴赫d小調》5月27、28日將在衛武營戲劇院演出。圖右為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圖/記者曹麗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