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春邀馮翊綱、林姿吟 打造京劇音樂劇《戲裡戲外》

曹麗蕙 |2023.05.18
1865觀看次
字級
李寶春最新創作《戲裡戲外》,將京劇融合舞台劇、音樂劇等多種形式,打造京劇音樂劇。圖為李寶春(左)飾程孝天、馮翊綱(中)飾劉經理、孔玥慈(右)飾程天慈。圖/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北新劇團團長李寶春最新創作《戲裡戲外》,5月19日起一連三天在台灣戲曲中心登場,不僅將京劇融合舞台劇、音樂劇等多種形式,更跨界特邀相聲瓦舍創辦人馮翊綱、女高音林姿吟參與演出。製作人辜懷群表示,「我們並非淡化京劇色彩,而是添加其他表演藝術元素,所以定義為『京劇音樂劇』,也可說是京劇人演音樂劇。」

《戲裡戲外》以一個戲班子的故事,闡述伶人風骨與兩代情結。演員台上扮演各式各樣的英雄豪傑;台下同時需要扮演自己的大英雄。集編導演於一身的李寶春擔綱演出戲班班主程孝天,收養孔玥慈飾演的孤女程天慈,馮翊綱則演出戲班劉經理、林姿吟又唱又演化妝師梅瑩。

集編導演於一身的李寶春表示,劇中分戲裡、戲外兩部份,馮翊綱和林姿吟都是屬於「戲外」部份,他們的加入,馬上帶動京劇演員們走入舞台劇的感覺。孔玥慈也坦言,要從京劇程式化表演,跳到舞台劇形式是很大挑戰,「起初連讀劇、正常走路都有很大困難,但兩位老師的演出相當自然、生活化,對於我們表演非常有幫助。」

《戲裡戲外》以一個戲班子的故事,闡述伶人風骨與兩代情結。圖/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提供

馮翊綱卻笑稱,「這可能是我參與最困難的演出之一,因為我只要音樂、鑼鼓一響,就秒變戲迷在看戲了。」他再分享,「我從小就希望自己是梨園的一份子,直到大學才念戲劇系,這是第一次參與完整的梨園故事,不管是時空、作品、藝術成份也好,算是開了眼界了。」

林姿吟是國樂出身、美聲背景,「我在學校學了很多民族聲樂,及聲腔運用,一開始滿緊張歌唱時,和京劇演員們相比會很突兀,幸好寶春老師說不會,我很期待和新劇團合作。」

在劇中,觀眾可以看到京劇演員們,演出「戲外」橋段時,都是跳脫京劇程式,以舞台劇形式詮釋,但在唱腔方面,一樣用傳統的西皮二黃聲腔演繹,展現獨特的「京劇音樂劇」風格;戲中戲則有《打漁殺家》、《劈山救母》、《釣金龜》、《遊園》、《長坂坡‧漢津口》等膾炙人口的骨子老戲。

《戲裡戲外》的戲中戲〈打漁殺家〉片段。圖/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