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與生計的多重壓力之下,我一直能夠感覺到,自己生命裡的某一部分乾涸了,像是一層壞死的細胞,包裹著活躍的血肉。我能夠意識到那些是十分珍貴的,卻無法很清楚地覺知究竟是些什麼。為此,我變得煩躁易怒,渴望被了解的平靜、又害怕被了解後的赤裸。或許因緣俱足,星雲大師的這篇短文,讓我很清晰地從生活中,看見生命裡的自己。
不知何時開始,我面對世界的態度,已沒有年輕時的謙和,那曾經像是無法從我心性中抽離的人格品質,而今卻只是我用作遮掩脾性的偽飾,因此我看得不高、看得不遠。
世間的幻化、人生的無常、健康的凋萎、青春的漸離,已經讓我沮喪得看不見未來。眼之所見、心之所繫,無非是下個月的生計,與渺茫如幻覺般的事業。舉凡與我悠關的種種,擁有時彷彿證得菩提的慷慨包容、失落時卻與販夫走卒無異,提不起餘力,將世間種種看開、看透、看淡。
星雲大師在這篇短文裡開示六點觀世要義--看得高、看得遠、看得開、看得透、看得淡、看得真。
實話不假虛說,初讀此文,前五項我瀏覽而過,因為那已不是我擁有的豁達與睿智,然而最後一項的「看得真」,卻是我近年來不斷質疑這個世界之後,積極追求的解答。
「……天有多高,地有多寬,人有多少,情有多重、名有何價……只要你看得真,能不被世間所迷惑,還有什麼事不能解決的呢!」
雖然這些話,是大師對無明眾等的教示,可是當下看來,卻像是針對我矛盾而痛苦的心念,所做的慈悲開解,於是我又回頭重新細讀大師的這篇文章。
青春、容貌、名利、健康已遠離了我,如果我無法看高、看遠,我的問題只會像不斷滾動的雪球,沉重地壓垮我的修為,以及身心的健康。如果能將心念高懸,得見遠處的人生風景,雖不免失落,但我一如是你、你一如是我,皆是人間行旅,時苦、時樂、時憂、時喜,那沒有什麼是看不開、看不透、看不淡的。
而如果這五樣觀察的品質,確實建立在我們的心性之內、習性之中,那生活中偽裝的種種皮相,也沒有一樣看不真了。
反之,若是在情感心緒的起伏之中,瞋恨、欲求的蠱惑之下,一念沉著,由真觀假,從真實的心鏡,返照紅塵的起起伏伏、虛實真偽,那眼界自然高遠、心念自然開闊、透徹、淡泊。
在四十一歲生日前夕,碰巧讀到大師的這篇開示,是我個人豐富的、意外的慧財,也是有目共睹大師篇章者的福報。雖然,很慚愧的,對人生、對人世、對未知、對未來,我的疑惑仍然甚多,但此刻得聞智者所言、得見智者所見,我心間積鬱的塊壘暫且一落而下。因而我將大師的這篇文章悉心收藏,當我再度迷失於人生錯亂的風景裡,這篇智慧的導言,就是我再度摸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