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夏候鳥

文/沙謙中 |2023.05.05
4658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沙謙中

夏候鳥出現在台灣的季節,主要在春末至初秋(廣義的時間約2月下旬至9月下旬),牠們來台灣的目的與冬候鳥不一樣,冬候鳥主要是尋求一個更有利的覓食環境,夏候鳥則更多了一個繁殖的重任。

夏冬候鳥 來向不同



相對冬候鳥,台灣夏候鳥的來向則是在比台灣緯度更低的地區。由繫放資料顯示,台灣的家燕來自菲律賓與印尼;燕鴴、小燕鷗來自澳洲;仙八色鶇度冬地僅在北婆羅洲;澎湖的大鳳頭燕鷗來自菲律賓、越南、泰國、柬埔寨與緬甸;金門的栗喉蜂虎來自柬埔寨,上列都是台灣非常重要的夏候鳥。

可能有人疑惑,夏候鳥來自赤道周邊,那裡氣候穩定,四季變化不大,為什麼這些鳥還要每年睹上性命,飛往緯度較高的地區繁殖?追根究底說穿了,還是為了找一個更容易填飽肚子的地方。

熱帶地區環境多元,物種堪稱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地區。只是,如果某個區域內的鳥類繁殖期過度集中,一樣會造成食物相對不足的壓力。於是,有些鳥種就演化出優異的飛行能力,向外擴張到更遠、物種與競爭相對較少的地方,繁殖牠們的下一代。

四處鳥鳴 翩然往返



所以每年在農曆年後不久,大家還在穿厚重冬衣的同時,家燕即悄悄地遠渡重洋抵達台灣,並開始在距離水域不遠的騎樓屋簷築巢;中杜鵑最早在國曆2月底,就佇立在低海拔丘陵地的電線上,發出低頻卻可傳遞很遠的「咘、咘……咘、咘」求偶聲;緊接著,黃頭鷺在3月出現在平原的農耕地;4月,中海拔山區即可看見嬌小的紅尾鶲,不時表演牠拿手的定點捕食絕活,低山區則開始聽到仙八色鶇的嘹亮鳴唱;來自澳洲的燕鴴,也陸續出現在中南部的旱田與溼地;而呱噪的大鳳頭燕鷗、白眉燕鷗、玄燕鷗、蒼燕鷗、紅燕鷗,4月則讓空蕩了整個冬季的澎湖與馬祖列島熱鬧非凡。

每年的3至5月,選擇在台灣度冬的冬候鳥還沒結束北返,而南半球北返候鳥適時地過境台灣,再加上夏候鳥的抵達。所以,這個階段,是台灣一年中,鳥種數最豐富的時段。



內容節錄自《科學研習月刊》,2020年6月No.59-3,〈台灣的候鳥〉,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科學研習》授權使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