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衛生署昨天公布「國人96年10大死因」,癌症連續26年高居榜首,但壯年人的癌症死亡率減低;事故傷害和自殺的死亡人數及死亡率則下降,是近20年來最低,但仍分別是壯年人的第2及第3大死因。
整體而言,去年每3分46秒就有1個人死亡,標準化死亡率為近20來最低,平均壽命持續延長,男性為75.1年,女性更高達81.9歲,比前年分別增加2個月、6個月。
去年10大死因與前年相同,死亡人數占率依序為惡性腫瘤(28.9%)、心臟疾病(9.3%)、腦血管疾病(9.2%)、糖尿病(7.3%)、事故傷害(5.1%)、肺炎(4.2%)、慢性肝病及肝硬化(3.7%)、腎炎與腎徵候群與腎性病變(3.7%)、自殺(2.8%)、高血壓(1.4%)。
從民國71年起,惡性腫瘤即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去年共有4萬306人因而死亡,前10大主要癌症依序為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女性乳癌、胃癌、口腔癌、攝護腺癌、子宮頸癌、食道癌以及胰臟癌,排序與前年相同。
綜觀10年來癌症死亡率的性別變化,呈現女降男升的局面,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解釋,男性生活習慣較差,較愛吃檳榔、愛抽菸喝酒,女性的乳癌及子宮頸癌則有很好的早期篩檢預防方法,也導致男性死於癌症人數是女性的1.7倍,其中又以肝癌、口腔癌、食道癌最為明顯。
除了性別之外,在惡性腫瘤、心臟病,慢性肝病與糖尿病等主要疾病方面,中壯年就診人數明顯增加,甚至不比老年人少,趙坤郁分析,這顯示了中壯年人的健康出現警訊。進一步分析,中壯年的主要死因前三名分別為惡性腫瘤、事故傷害、自殺,而慢性肝病、肝硬化以及心臟病的死亡率呈現上升趨勢。
自殺雖連續8年進入10大死因,前年達到最高峰,去年3933人死於自殺,平均每2小時14分就有1人自殺身亡,降幅高達12.2%,但自殺仍是青年(15至24歲)的第二大死因,去年共有238名青年自殺,其他年齡層則都呈現下降趨勢。
意外事故方面,去年因意外事故死亡人數為7130人,創下歷年來的新低紀錄,主要原因在於交通意外死亡人數減少,研判應為去年嚴格取締、重罰酒駕,減少了許多酒駕事故的輪下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