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鳥世界大探索》遷徙、編隊飛行

林英典/文‧攝影 |2008.05.16
2203觀看次
字級

鳥類為什麼要遷徙呢?為何不留在原棲地,而需要長途跋涉的飛行呢?不累嗎?難道不遷徒不可以嗎……
 一連串的為什麼?難道……等等,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個原因。

{1}丹頂鶴的編隊飛行,無論大小群體,均有牠的規矩。

{2}多種鷸鳥於遷徙中作集體停留休息。

{3}白枕鶴的家族小隊飛行由親鳥帶頭,幼鳥在後頭跟著(日本九州出水市)

{4}黑面琵鷺常在台南曾文溪停留過冬。




鳥類之所以會遷徙離開原棲地,主要有內、外兩個因素:

外在因素:

北半球於秋天過後,綠色植物漸凋落,無法提供給棲性鳥類(如鷹鷲、鶇、鳲等科)安全隱藏處所,昆蟲也躲藏起來冬眠,食物短缺了,再加上大雪的覆蓋,生活是難上加難。 至於涉禽類(如雁鴨、鷗、鷸、鶴等)的主要覓食對象是沼澤,濕地的魚類、兩棲類等,當秋天過後,嚴寒的天氣隨即而來,整個大地將為大雪所冰封,也直接影響到生計,因此牠們必須找到一處既安全、溫暖,且有豐富食物的地方。

內在因素:

冬天過後,日照時間拉長,擴大刺激了野鳥的內分泌和激素,因此春天來臨,候鳥一回到棲息地便開始繁殖、生育,時間很緊湊,短短的五個月的時間必須完成育雛及換羽的動作(雁鴨於七、八月間集體換羽),以備秋末的再度南遷。

年復一年,親鳥會考慮到幼鳥的成熟度及換羽的完整性,這都是鳥類的遷徒本能,而這些有規律的過程也確定了鳥類的遷徒習性。

編隊飛行

鳥類一向對氣流很敏感,更懂得如何去善加利用。就以雁、鶴來說,雁鶴的飛行速度大約時速七十至九十公里,然而牠的遷移飛行之旅大約需要一、二個月的時間,因此為了節省體力,牠們就常運用大氣的上升氣流來飛行,或利用前面的鳥拍翅時於翼尖尾端,所產生的微弱上升氣流引起的那股衝力來飛行或滑行,而後每一隻再延續接下去,自然的就排出整齊的人字或一字型的飛行隊伍;所以雁、鶴的人字或一字型的飛行模式,是牠們的一種省力飛行。

當然,人字或一字型飛行隊伍,也是牠們群體合作的展現,因為也只有這樣才有利於防止敵害。飛行時必由有經驗者來輪流擔任領隊任務,體弱或幼鳥則穿插其間,空氣中的阻力都是領隊在面對,故輪流是必要。至於中途的休息亦會安排有經驗長者輪流擔任哨兵的角色,以保護大家的安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