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鳥世界大探索》遷徙、編隊飛行 林英典/文‧攝影 |2008.05.16 語音朗讀 220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鳥類為什麼要遷徙呢?為何不留在原棲地,而需要長途跋涉的飛行呢?不累嗎?難道不遷徒不可以嗎…… 一連串的為什麼?難道……等等,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個原因。{1}丹頂鶴的編隊飛行,無論大小群體,均有牠的規矩。{2}多種鷸鳥於遷徙中作集體停留休息。{3}白枕鶴的家族小隊飛行由親鳥帶頭,幼鳥在後頭跟著(日本九州出水市){4}黑面琵鷺常在台南曾文溪停留過冬。鳥類之所以會遷徙離開原棲地,主要有內、外兩個因素:外在因素:北半球於秋天過後,綠色植物漸凋落,無法提供給棲性鳥類(如鷹鷲、鶇、鳲等科)安全隱藏處所,昆蟲也躲藏起來冬眠,食物短缺了,再加上大雪的覆蓋,生活是難上加難。 至於涉禽類(如雁鴨、鷗、鷸、鶴等)的主要覓食對象是沼澤,濕地的魚類、兩棲類等,當秋天過後,嚴寒的天氣隨即而來,整個大地將為大雪所冰封,也直接影響到生計,因此牠們必須找到一處既安全、溫暖,且有豐富食物的地方。內在因素:冬天過後,日照時間拉長,擴大刺激了野鳥的內分泌和激素,因此春天來臨,候鳥一回到棲息地便開始繁殖、生育,時間很緊湊,短短的五個月的時間必須完成育雛及換羽的動作(雁鴨於七、八月間集體換羽),以備秋末的再度南遷。年復一年,親鳥會考慮到幼鳥的成熟度及換羽的完整性,這都是鳥類的遷徒本能,而這些有規律的過程也確定了鳥類的遷徒習性。編隊飛行鳥類一向對氣流很敏感,更懂得如何去善加利用。就以雁、鶴來說,雁鶴的飛行速度大約時速七十至九十公里,然而牠的遷移飛行之旅大約需要一、二個月的時間,因此為了節省體力,牠們就常運用大氣的上升氣流來飛行,或利用前面的鳥拍翅時於翼尖尾端,所產生的微弱上升氣流引起的那股衝力來飛行或滑行,而後每一隻再延續接下去,自然的就排出整齊的人字或一字型的飛行隊伍;所以雁、鶴的人字或一字型的飛行模式,是牠們的一種省力飛行。當然,人字或一字型飛行隊伍,也是牠們群體合作的展現,因為也只有這樣才有利於防止敵害。飛行時必由有經驗者來輪流擔任領隊任務,體弱或幼鳥則穿插其間,空氣中的阻力都是領隊在面對,故輪流是必要。至於中途的休息亦會安排有經驗長者輪流擔任哨兵的角色,以保護大家的安全。 前一篇文章 《閒章集》雪泥鴻爪 下一篇文章 《寫作小撇步》別人不是 你肚子裡的蛔蟲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植物禪】庭園有佛祖 【異國風情】舊金山的另一種懷舊風情【人間植物禪】 花在生活中【異國風情】 大索爾親身體會更能感受的美【人間植物禪】生死循環【異國風情】西藏之美美在濃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