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泰美術館匯聚11組國內外藝術家 探問「生而為人」意義

曹麗蕙 |2023.04.20
1561觀看次
字級
耿傑生〈合群系列I&II〉不鏽鋼球體裝置創作,反映社會中潛藏的秩序、結構,而人偶在不鏽鋼球體上晃動,像在不安穩的環境中尋找一處踏實容身之處。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人偶在不鏽鋼球體上晃動,像在不安穩的環境中尋找一處踏實容身之處;將焦黑火柴頭以型態各異的臉孔表現,彷彿把生命存在的光與熱燃燒殆盡。這些都是忠泰美術館4月22日起全新推出的「亻─生而為人」展覽中的作品,特展匯聚11組國內外藝術家,透過雕塑、攝影、錄像、裝置、繪畫等多種當代藝術的創作,邀請民眾重新詮釋思考「生而為人」的意義,展期至7月30日。

英國當代雕塑大師安東尼.葛姆雷首度在台展出的三公尺高巨型雕塑〈Big Rate II〉,設立在忠泰美術館入口處作為破題,極度抽象化的站立人形呼應展題「亻」。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忠泰美術館藝術總監黃姍姍表示,展題以中文部首「亻」作為符碼,象徵藉由際遇組合人所擁有的各種可能,並由「身體政治與禁錮」、「內在對話」、「群我關係的構築」、「不存在的存在」四個子題切入,「從人的肉身、內在思索到外部環境,一層層剝開人類對於自我定義的探索,我想是所有人類共同的課題。」

其中台灣藝術家耿傑生〈合群系列I&II〉不鏽鋼球體裝置創作,反映人類社會潛藏的秩序與結構,以及群體與個體的價值體現,「我想透過晃動方式,呈現『世界不是繞著我運轉』的感覺,人在上面努力平衡,和世界有一種競爭,又有一種微妙的危險、平衡狀態。」

台灣藝術家陳永賢的黑白攝影作品〈See U〉,以新富町文化市場中的人物,用雙手比出U字,來連結人的身體和當時建築空間的形狀。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陳永賢攝影系列作品〈See U〉與〈斗室棲居〉,透過鏡頭語言述說傳統市場中的場域和人物的集體記憶。陳永賢分享,新富町興建於1935年,是日治時期的零售市場,經歷二戰停頓,戰後又重新開張,「建築本體擁有U字形的結構外觀,而〈See U〉中新富町文化市場中的人物,用雙手比出U字,是連結人的身體和當時建築空間的形狀,象徵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經由疏離、遷徙,再度回到人的世界。」

德國藝術家沃夫岡.史提勒的〈火柴人〉雕塑系列,以焦黑且型態各異的臉孔猶如劃破黑暗的火柴,藉此寓意人類存在的倏忽無常,而生命終有盡頭,唯有把握當下。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由一根根巨型火柴組成的〈火柴人〉雕塑系列,是德國藝術家沃夫岡.史提勒最廣為人知的作品,焦黑且型態各異的臉孔,猶如畫破黑暗的火柴,將生命存在的光與熱燃燒殆盡,他將此作視為一個善意提醒,要我們謹記人類存在終有消亡的一天,鼓勵人們要珍愛生命,活在當下。

此外,英國當代雕塑大師安東尼.葛姆雷首度在台展出的三公尺高巨型雕塑〈Big Rate II〉設立在入口處作為破題,極度抽象化的站立人形呼應展題「亻」,作品剛硬斑駁的塊狀源自藝術家對於身體與抽象時間及空間關係的思考,試圖在藝術中思索人類存在對於自我及自然的意義與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