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勞動部就業安定基金設立目的,是為了解決聘僱外籍勞工對本勞的就業衝擊、推動就業及職訓,但近年來,就業安定基金卻成為部會和縣市的「提款機」。除此次引發爭議的補助高雄「25淑女事件」活動3000萬元,還曾補助機車行轉型、紓困觀光業、給雇主的基本工資薪資補貼,連2年砸49億, 立委批評,就業安定基金濫發補助前科累累,令人難以接受。
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說,勞動部就安基金用途涵蓋促進國民就業、提升勞工福祉、外籍勞工管理及勞工權益扶助。但就業安定基金濫發補助前科累累,甚至被稱為勞動部的「暗黑金庫」。如2020年就安基金管理會議核定70萬元,用於與國道收費員自救會的訴訟案件聘任律師費用,本應捍衛勞權的勞動部,竟用就安基金控告弱勢的勞工,帶頭霸凌勞權,令人難以接受。
就業安定基金遭質疑成各部會「小金庫」,近年來勞動部就業安定基金的規模不斷擴大,從2017年度基金用途決算數135億餘元,截至2022年度,該決算數已衝至約325.5億元,規模翻倍成長。
在2021年度就業基金決算書中,在提升勞工福祉計畫的項目,勞動部同樣移用「會費、捐助、補助、照護、救濟與交流活動費」來辦理疫情紓困計畫,原編列約8.5億元,最後竟決算44.5億餘元,成長42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