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古蹟頻遭破壞 最高重罰200萬元

 |2023.04.12
965觀看次
字級
批准文化或景觀資產的新制裁法案,因為本月1日西班牙廣場旁的巴卡恰噴泉被倒入黑色液體,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安莎通訊社」(ANSA)11日報導,義大利文化部長桑朱利亞諾批准一項新制裁法案,破壞藝術文化古蹟者最高可處6萬歐元(約新台幣200萬元)的罰款。

義大利擁有深遠的歷史文化與藝術累積,在歐洲各國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但也由於文化資產豐富,政府在管理與修復上顯得不易。

近期義大利文化或景觀文物破壞案件頻傳,著名的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日前遭到嚴重破壞(遊客直接開車撞西班牙廣場階梯,或扔滑板車破壞階梯),廣場旁邊的巴卡恰噴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也遭到刻意污染,其他古蹟建築的牆壁也常有被圖鴉的事件,使得義國政府祭出新制裁法案,讓破壞者承擔經濟與刑事責任,打擊歪風。

根據「共和報」(La Repubblica)報導,批准文化或景觀資產的新制裁法案,因為本月1日西班牙廣場旁的巴卡恰噴泉被倒入黑色液體,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群環保人士將深黑色植物炭液體倒入噴泉中,藉以抗議(煤、石油、天燃氣等)礦物燃料的使用。

報導指出,此舉引發桑朱利亞諾強烈不滿,認為這是非常嚴重的事件,她當時表示那些破壞文化遺產的人必須受到嚴厲懲罰,並決定祭出新法案讓那些破壞文化或景觀資產的人受到懲罰。

在案發10日後,「安莎通訊社」(ANSA)11日報導,桑朱利亞諾批准「文化或景觀資產的破壞、分離、惡化、污損、污染和非法使用」新制裁法案,破壞藝術文物古蹟者最高可處6萬歐元(約新台幣200萬元)的罰款,外加刑事制裁。她表示,誰做出這些行為,誰就承擔責任。

該法案針對對使文化或景觀資產遭到破壞、分離、惡化,或使 「文化遺產全部或部分無法使用」的人處以2萬至6萬歐元(約新台幣66萬2000至200萬元)的罰款,外加刑事制裁。

另外,對那些「污損或污染」文化或景觀資產或將它們「用於不利於其保護的用途」或「與其歷史或藝術特徵不相容的用途」的人處以1萬至4萬歐元(約新台幣33萬1000至132萬5000元)的行政制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