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行人的第四番修觀,是以「第一義修觀安心」,透過此觀,能「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開、示、悟、入佛知見,是《法華經.方便品》中所說: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即為眾生能「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佛之知見,即是佛的教義、教法,指:緣起法門等。解釋緣起法門在人生的開展原理,即是「示佛知見」,指: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等。體證佛陀教義的內容,了悟生死涅槃,即是「悟佛知見」。從了悟到證入涅槃,謂之「入」佛知見。
以上,是法行人四番修止、四番修觀的內容。
接著,解釋信行人與法行人,在四番修止、四番修觀中,彼此的應用關係。
不管是信行人或法行人因根機利鈍關係,彼此的修止與修觀,也會有互相迴轉的情況。說一切有部認為:修止與修觀中,行人的根機會轉鈍根為利根;《成實論》則提到:不斷熏習,就會漸漸轉為利根。現今說明:眾生的心行不定,有時的反應較鈍、有時的感受又很明利,隨心念而轉變,與根機、熏習無關。或者,有時觀修不能透徹,卻因為聽聞而開悟;或者聽聞很久時間,卻無法理解,經短暫時間思惟,即能進入義理中。
因此以根機迴轉來論安心:假使法行人轉為信行人,隨其根機的轉變,用信行人的四番止觀,教他如何安心。若信行人轉為法行人,就用法行人的四番止觀,教他如何安心。
依此推展,信行人與法行人,在轉與不轉中,有三十二種安心法(信行人=四番止、四番觀×轉與不轉=十六安心法;法行人=四番止、四番觀×轉與不轉=十六安心法;故信行人與法行人,共有三十二種安心法)。
善巧安心止觀中,有自行安心與教他安心兩種法門。先說明自行安心:
一、自行安心
首先,觀察自己心念的趣向:假使想要止息妄念,令心歸於寂靜,即是「法行人」。假使喜歡單純聽聞法義,即是「信行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