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神師藝術家李育昇耗時九百六十個小時、以全手工創作出融合宗教與藝術的作品《鯤島神舟》。圖/文化局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當信仰遇見藝術,兩者間會激盪出什麼火花?歷史悠久的古都台南,向來擁有「眾神之都」美名,廟宇數量達上千座,居全台之冠。為讓大眾感受在地信仰的多元面貌,台南雲濟宮、天宮壇等宮廟今年結合漁光島藝術節,日前攜手舉行「鯤島神舟—鯤鯓王船小遶境」祈福活動,打造結合海洋文化與信仰內涵的宗教主題活動。
漁光島藝術節今年以「重繪地海之島」為策展主題,邀請塑神師藝術家李育昇耗時九百六十個小時、以全手工創作出融合宗教與藝術的作品《鯤島神舟》,這不僅是藝術節舉辦至今七年來第一件以在地宗教信仰為發想的作品,也是藝術家深入踏查漁光島當地信仰文化的量身創作。
所謂「鯤」就是指民間神話中的大魚,而「鯓」則是浮島中的沙洲,其外觀就像大魚背部隆起的輪廓。為呈現在地傳統信仰文化,李育昇以當地沙洲景觀「鯤鯓」為發想,結合宗教內涵,創作出作品《鯤島神舟》,象徵眾神明乘著這座鯤島神舟,來到台灣這塊土地落地生根,守護著這裡的蒼生百姓。
作品鯤島神舟造型不只別具意義,為替大眾祈福,主祀田府元帥的天宮壇、雲濟宮、慶和壇、遊海宮等在地廟宇,日前也攜手舉辦「鯤鯓王船小遶境」活動,吸引許多信眾共襄盛舉,現場並有神將陣頭帶來藝陣演出,除展現有別以往的宗教廟會風貌,亦引領民眾看見台灣信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