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起源

文/樂器部落格 |2023.03.20
1758觀看次
字級
圖/維基百科

文/樂器部落格

魯特琴(Lute)是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最早見於4500多年前古代美索不達米拉的圖畫中。較早期的西方魯特琴則於711年至1492年之間,由統治西班牙的摩爾人傳至歐洲。魯特琴的名稱,源自阿拉伯語「ud」,原義為木。

獨奏伴奏  音色優雅

魯特琴大師是歐洲各國宮廷中備受歡迎的人物,原因是這種撥弦樂器的優雅音色,既適合獨奏,也適合為中世紀的吟遊詩人伴奏。兩個世紀之後,德意志籍巧匠移居義大利,在波倫亞、威尼斯、帕多瓦、羅馬等地建立製造魯特琴的集中地。當時魯特琴約有7種大小,以配合各個吟唱的聲部。最近代的魯特琴則有4種大小,即高音、中音、低音和極低音,其中又以中音魯特琴最普遍。

魯特琴流行了好幾百年之久,直至18世紀時雖然仍有製造,但是全盛時期已告終結,到20世紀魯特琴重新流行。在英格蘭,多爾梅奇(ArnoldDolmetsch)從事製造和教授彈奏魯特琴,還舉行過許多音樂會,專門演奏魯特琴和其他古樂器。現今,拉姆齊、魯利、斯潘塞等魯特琴家灌錄了不少魯特琴音樂。

彈唱風行  音樂重角

13世紀由阿拉伯人傳入西班牙後遂風行一時,至今仍屬西班牙最普遍的樂器,名演奏家也多出自該國。18世紀時,音樂家海頓、舒伯特等都曾為吉他寫曲,貝多芬稱它為「袖珍管弦樂隊」。美洲開發時期,更普及各地,西部拓荒者夜間圍著營火,一面彈著吉他,一面跳方塊舞,其樂融融。百年之後吉米‧羅杰士把吉他用在黑人的靈歌中,它又成了新時代的心聲。直到1935年查理‧克利士開始使用電吉他,從此開拓了一片新的音樂領域。

時至今日,由於披頭四與許多歌手們的經營,造成世界各地吉他風行的熱潮,使之成為現代音樂中的重要角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