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廢水1年流到台灣 原能會:屆時無輻射安全影響

 |2023.03.13
1843觀看次
字級
今年春夏季,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廢水排放入海,原能會表示,核廢水入海後,過程恐受向南渦流影響,不排除最快1年流到台灣海域,但屆時放射性物質活度濃度,已對台灣無影響。圖/美聯社

【本報台北訊】日本政府預計於今年春夏季,將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廢水排放入海,原能會表示,福島核廢水入海後,過程恐受向南渦流影響,不排除最快1年流到台灣海域,但屆時放射性物質活度濃度,已對台灣無影響;另核食進口部分,未來將逐步提升量能,讓每年檢測量能達近7萬件。

原能會說明,在日本福島核災後,原能會即逐步建立我國對境外核災與後續影響的應對能量,自2011年起協助衛福部食藥署與農委會等單會,對其抽驗的日本進口食品、我國海產品進行輻射檢測,每年檢測量約1萬3000至1萬8000件,迄今已執行20萬餘件日本進口食品輻射檢測,均未超過衛福部食品標準。

原能會表示,未來將積極逐步提升量能,邀集國內7家食品輻射檢測實驗室成立檢測國家隊,讓每年食品輻射檢測量能可達近7萬件,確保食品輻射檢測量能充足無虞。

針對海域輻射監測部分,原能會表示,自2017年起開始執行海域輻射監測計畫,進行台灣海域輻射背景調查與監測;2019年獲知日本有可能以海洋排放方式處理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廢水時,即密切關注日本相關處置動態。

原能會表示,2021年也因應日本政府決定採用海洋排放福島含氚廢水,擴大進行台灣海域輻射監測、建立海域氚輻射背景資料庫。自2017年至迄今,已完成3500件次海水、海生物、岸沙等樣品的採樣及放射性分析檢測,所得分析結果均無輻射異常狀況。

圖/法新社

為了解未來日本排放作業對台灣海域的可能影響,原能會核研所也與氣象局合作,在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間,執行「國家海域放射性物質環境輻射監測及安全評估整備計畫」,運用計畫開發的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分析技術,以過去10年洋流歷史資料庫進行案例分析,模擬探討日本排放作業對台灣海域的影響時間及濃度。

分析結果顯示,福島排放的放射性物質主要沿黑潮延伸流向東傳輸至太平洋東岸,但因傳輸過程中可能受向南渦流的影響,不排除最快1年流到台灣海域,但到達台灣海域的放射性物質活度濃度,已低於儀器偵測極限,對台灣並無輻射安全影響。

原能會表示,因應日本排放規畫,原能會已經擴大跨部會合作,成立2023年至2026年「國家海域放射性物質擴散預警及安全評估應對計畫」。

原能會指出,目前已與各相關部會共同執行包含海水、漁獲物、進口水產食品、海域環境生物樣本等全方位海域輻射監測,以及進行海域輻射擴散預報系統優化作業,並於日本排放時提供擴散預報分析,模擬放射性物質海洋傳輸路徑、預測可能影響範圍,確保我國海域環境與國人海產食品輻射安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