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大眾了解文物修復學問,彰化縣文化局攜手專業修復師展出「修張畫」典藏修復展,從「修什麼」、「怎麼修」等主題帶領大眾認識修復歷程。圖/文化局提供
【記者羅智華彰化報導】多數人只看過畫作,但不知道古畫如何從古保存至今。為讓大眾了解文物修復學問,彰化縣文化局攜手專業修復師展出「修張畫」典藏修復展,從「修什麼」、「怎麼修」等主題帶領大眾認識修復歷程。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修復師會運用光桌仔細檢視畫作保存狀態,來了解該從哪部分展開修復工作,或借助糊盆等工具來減緩漿糊流失,目的都是希望提高復舊如舊成效,讓珍貴畫作以原始面貌呈現大眾眼前。
身為策展人的蔡秉修,曾任台北文化財保存研究所修復師。他談到,此次策展是希望帶觀者以修復角度了解其中專業思維,認識文物修復的各個重要環節。
為此,修復展從「用什麼修?」、「修什麼?」、「怎麼修?」等三大主題,從認識紙本文物修復歷程切入,再引導至面對作品時進行修復選擇的思考面向,讓觀者如修復者般,設身處地揣摩如何修復畫作,體會修復的意義。
「修張畫」典藏修復展即日起至四月二日,在彰化縣立美術館展出,共展出四十一件典藏品修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