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委員會2021年啟動《李喬全集》出版計畫,今(8)推出階段性成果《李喬全集》小說卷30冊。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今年將屆90歲的國寶級客籍作家李喬,一生秉持「我的文學只存在於存在的台灣」的信念來創作,今天(8日)他在《李喬全集》小說卷出版記者會上,對於能夠見證自己的作品集結為全集出版,內心十分激動,也滿懷感恩感謝,但他念茲在茲還是文學,更勉勵大眾,「台灣的平面文字表達還很有希望,大家共同來努力」。
李喬本名李能棋,1934年出生於苗栗大湖蕃仔林山區,筆耕不輟,迄今創作已超過一甲子, 是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得主,擅以台灣歷史為基底創作長篇小說,諸如:《結義西來庵》、《寒夜三部曲》、《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等等,他以超越族群局限的寬闊視野、深刻的土地情懷,勾勒台灣人的特殊歷史際遇,擴及台灣群體精神風貌,筆力萬鈞而饒富深情,其中尤以《寒夜三部曲》最為膾炙人口。
客家委員會自2021年起啟動《李喬全集》出版計畫,共分為小說卷、評論卷、詩.戲劇卷、散文卷、雜文卷及文獻資料卷等6卷,共45冊,今天推出階段性成果-《李喬全集》小說卷30冊。
李喬謙稱自己「大腦三條連線,兩條斷了,已是老人痴呆」,今天站在這裡,只想說:「感謝各位、感謝文學、感謝台灣、感謝世界」。他並提及,雖然平面文學被網路興起而大受打擊,但「全世界中,只有中文是形聲義結合的文字,本身產生的主題優於西方,可是中國大陸已改用簡體字,如今保有這樣形式的文字只剩下台灣」,因此「台灣的平面文字表達還很有希望,大家共同來努力。」
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表示,台灣文學的半邊天幾乎都是由客籍作家撐起一片天,「尤其李喬老師創作更是具有文學、歷史、思想交錯的重層樣貌,放諸台灣文壇、國際文壇均具有鮮明特色,期能透過《李喬全集》的出版,讓更多人了解李喬先生並傳承客籍文學巨擘之著作,進而將客家文學推廣至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