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保護太安心,全民脫口罩見「卡卡」。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有鑑於台灣新冠確診數持續下降,疫情穩定在低谷,繼戶外、室內口罩政策陸續解禁,校園口罩禁令也跟上腳步,在今日全面鬆綁。但經歷三年的口罩保護很安心,許多人卻仍是不習慣「無罩新生活」,直言要脫口罩面對人群,內心仍是卡卡的,認為需要點時間重建「全臉面對人」的信心。
全台大專校院今起口罩解禁,終可揮別長久以來的口罩校園,但卻發生學校老師不太認得學生全臉的樣子,要撩衣陣子才能重新連結起彼此的熟捻度;另外,老師也無法從學生表情上得到回饋,而老師上課時,因口罩遮蔽了授課者的表情,也導致表情和肢體語言受限,直接影響課堂知識的熱度,不論是師生、同儕間的等關係,都是大受影響。
老師不諱言,過去學生多少忌憚老師記得面孔,翹課會覺得愧疚,但疫情不只學生跟老師不容易熟識,學生跟學生間也不熟,師生之間互動減少,直接影響學生到校上課的意願,出席率連帶下降。
部分家長說,國小孩子孩子持續戴口罩,有效降低流感、手足口症的傳染,因此即使除罩政策已出,但仍是會讓孩子自主戴口罩,畢竟「有戴有保庇」比較安心;有上班族也分享,因有過敏體質,過去每天早上總要打上數十個噴嚏,疫情時發現戴口罩可減少敏感問題,已習慣「口罩紅利」,因此,儘管口罩解封,未來還是會持續帶著。
有些人也不諱言,
口罩戴了三年,早已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戴著口罩很安心,因為大家看起來長的都一樣,不會被嘲笑外表;且,「戴口罩成為習慣的保護色」,已很習慣躲在口罩的保護傘之下,因此無法馬上重啟「無罩新生活」—不僅需要時間敷臉保養,更需要時間重建「全臉面對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