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好友送了我幾株洛神花苗,我隨手種在自家的菜園中,偶爾澆澆水,沒有施肥也沒有除草,沒想到半年後卻成了一棵又一棵的「小樹」,接著便開花結果,只是滿樹的洛神花萼卻成了我的麻煩。
摘下一粒粒的花萼,泡在水中去除花萼上的螞蟻和蟲卵,水嫩晶亮的顏色彷如紅寶石般,閃爍著美麗的光澤,接著再將花萼與蒴果分離,分別洗淨後,熬煮成果醬。處理洛神花,看似簡單,卻容易被花萼上的微小絨毛扎到,極為不舒服。
一罐罐的果醬排列在一起雖然壯觀,但洛神花製作而成的果醬,酸度卻只有少數人能接受,因此並不是很受歡迎,只能拜託至親好友幫忙解決,也讓我對洛神花打了個問號。
第二年,洛神花又是結實纍纍,有了前一年製作果醬的經驗,做起果醬來可說是得心應手。而為了消化洛神花萼,我還上網學習製作蜜餞,只是做出來的成果卻不如預期,不但脆度不夠,而且還相當酸澀,許多人嘗了一口便拒之於門外,令我好生尷尬。
今年是第三年種植洛神花,處理洛神花萼又成了我的難題。猶豫許久後,決定再上網重新學習製作蜜餞。這次的製作方式和去年有些許的不同,先是以鹽巴殺青,並且用重物壓擠,然後再將花萼揉搓、開水洗淨,最後則是裝罐、泡冰糖,冰箱放置三天便大功告成。
三天後,取出蜜餞嘗味道。含在嘴巴裡,入口先是汁液的甜味,接著是花萼殺青後的鹹味,最後則是咬下花萼的酸味,那滋味恰似閩南語所說的「酸甘甜」。
蜜餞的滋味,只有咬進嘴裡才會知道是什麼味,有人愛甜味、有人愛酸味,有人則愛酸鹹甜混合味,正如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唯有親自品嘗,才會曉得箇中滋味。
有空不妨也做一下屬於自己味道的「酸甘甜」吧!或許會有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