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刺繡迎新春 文/陌上君、河童 |2023.01.21 語音朗讀 254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針法教學 圖 3抽出鐵絲。 圖/河童步驟教學 圖 8、使用深紅色毛線戳出鞭炮輪廓,接著使用紅色與黃色進行填充,最後再用黑色戳出鞭炮的引信。 圖/河童針法教學 圖 5戳入布料後翻面,將毛線抽出,並預留大約三到五公分。 圖/河童針法教學 圖 4繡針戳入布料。 圖/河童針法教學 圖 2毛線穿入鐵絲的圈圈,再從繡針孔拉出。 圖/河童步驟教學 圖 1、鋪平繡框布料(記得要把布料拉平、拉直,以免成品變皺),再放上外框,鎖緊。 圖/河童針法教學 圖 7收針,將毛線剪斷,抽出繡針即可。 圖/河童步驟教學 圖 3、用黑色毛線戳出兔子圓圓的大眼睛。 圖/河童步驟教學 圖 6、使用黃色毛線戳出金元寶。因為圖案較靠近邊緣,要注意保持布的平整。 圖/河童針法教學 圖 1將鐵絲穿入繡針孔,再從另一端拉出。 圖/河童針法教學 圖 6將繡針拔起,針頭向前,間隔三到四格縫隙戳下一個洞。 圖/河童步驟教學 圖 2、在畫布上使用水消筆,畫出草圖。 圖/河童步驟教學 圖 5、用藍色毛線一排一排戳出圍巾。 圖/河童步驟教學 圖 7、毛線由外向內填滿整隻兔子。 圖/河童步驟教學 圖 9、剩下的部分用淡黃色毛線由內而外填充背景,進行到這裡,充滿喜氣的兔子就完成了! 圖/河童步驟教學 圖 4、用深咖啡色毛線照著兔子輪廓戳一圈。 圖/河童 文/陌上君、河童新年最讓人期待的事情,肯定就是放年假、穿新衣、拿壓歲錢……可以和家人團聚,圍坐在飯桌前吃豐盛如滿漢全席的年菜,絕對是最幸福的事了!迎接新的一年,除了去花店買幾株喜氣洋洋的花回家擺設外,還有什麼物品可以裝飾屋子呢?今天,我們就來動動手,試著做點不一樣的裝飾品!老師教大家簡單好學的刺繡──俄羅斯刺繡。在介紹主題「俄羅斯刺繡」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中國的傳統刺繡。刺繡是一種在織物上使用針和絲線的創作藝術,大約有兩、三千年的歷史,在中國有四大名繡:蘇州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和廣東的粵繡。在民間,刺繡運用在日常生活物品上居多,題材大多圍繞在佳節喜慶上,例如孔雀開屏、喜鵲登梅、松鶴延年、二龍戲珠、鳳凰牡丹等,表達祝福與喜悅。「俄羅斯刺繡」名稱中雖然帶有「俄羅斯」,但其實是來自中國北方的「墩繡」。墩繡,又稱墩花、掇繡、戳花、戳繡、剁花……因為這種繡法在中國北方廣泛流傳,所以不同地區就會有不同的稱呼,但從「墩」字就能看出墩繡的內涵──質樸自然,豪放灑脫。俄羅斯刺繡承襲墩繡的特色,成品看起來飽滿立體,正反兩面都有圖案,簡單好上手,最適合刺繡新手。不同於其他刺繡需要細心的執起一針一線,它使用的是比傳統刺繡粗上好幾倍的毛線和「繡針」,只需要用力在布上「戳」,基本針法動作只有上和下,就能「戳」出可愛、溫暖的圖案──聽起來是不是簡單又紓壓呢?招隻兔,年年富!準備好材料,依照教學步驟,我們一起「戳」出新年好運勢!準備材料:布料、繡框、俄羅斯刺繡針、水消筆(也可以用原子筆)、各色毛線、剪刀。針法教學圖 1將鐵絲穿入繡針孔,再從另一端拉出。圖 2毛線穿入鐵絲的圈圈,再從繡針孔拉出。圖 3抽出鐵絲。圖 4繡針戳入布料。圖 5戳入布料後翻面,將毛線抽出,並預留大約三到五公分。圖 6將繡針拔起,針頭向前,間隔三到四格縫隙戳下一個洞。圖 7收針,將毛線剪斷,抽出繡針即可。步驟教學圖 1、鋪平繡框布料(記得要把布料拉平、拉直,以免成品變皺),再放上外框,鎖緊。圖 2、在畫布上使用水消筆,畫出草圖。圖 3、用黑色毛線戳出兔子圓圓的大眼睛。圖 4、用深咖啡色毛線照著兔子輪廓戳一圈。圖 5、用藍色毛線一排一排戳出圍巾。圖 6、使用黃色毛線戳出金元寶。因為圖案較靠近邊緣,要注意保持布的平整。圖 7、毛線由外向內填滿整隻兔子。圖 8、使用深紅色毛線戳出鞭炮輪廓,接著使用紅色與黃色進行填充,最後再用黑色戳出鞭炮的引信。圖 9、剩下的部分用淡黃色毛線由內而外填充背景,進行到這裡,充滿喜氣的兔子就完成了! 前一篇文章 兔子有幸運腿 下一篇文章 行動式太陽光電測試車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9【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10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捷運渾身機關 淺聊捷運世上最早樂曲跨越文化一首歌小粒子 大未來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