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 戰火中的詠嘆調

德國茉莉 /文‧攝影 |2008.05.04
1070觀看次
字級

對國人而言,以色列是中東的火藥庫。但據統計,台灣前年有3000位旅客前往以色列,去年增加為3500位,不少人著迷於其宗教色彩,更多人是為了一睹哭牆原貌,和到死海做Spa。

60年來,以色列在國際間,以其所展現的產業經營長才,讓各政治經濟大國,不得不折服於以色列民族的聰明與才智,然而同時,由於在強敵世仇環伺下建國,以色列與阿拉伯及中東地區各國的戰事紛亂,讓它成為全世界注視的焦點,也養成當地強悍的民族性格。

中東秘境引人一窺究竟

印象中的以色列,處處隱藏著阿拉伯炸彈客,不論男女老幼都能持槍上戰場,對外來人士抱持懷疑態度……,似乎不是一個適合輕鬆度假的好地方。

但隨著近年台灣休閒旅遊吹起復古風,民眾逐漸熱中與古文明近距離接觸,甚至積極追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世界文化遺產,使得以色列單國旅行、土耳其美食等過去在台灣市場罕見的產品,最近成了熱門話題。

以色列的面積大約為台灣的三分之二,雖然以色列一向充滿宗教色彩,擁有五千年歷史的首都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匯集地,但位於地中海岸的商業大城特拉維夫,卻與所有大城市一樣,有休閒度假旅館、跳蚤市場、咖啡廳、酒吧,遊客不用擔心會無聊或充滿肅殺之氣。

散發地中海風情的城市

今日的以色列,是由多重種族組成。更由於以色列的地理位置處於歐洲、亞洲、非洲交界處,中東、非洲、歐洲和亞洲的美食,在以色列都可以找到。

以色列因為位居要衝,成為歐亞非文化、娛樂和商業匯集的中心,更兼具金融與時尚、工業及貿易的樞紐位置。走在特拉維夫的街道上,明顯可以感受到,它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際化城市。

長長的地中海黃金海灘旁,林立著各式新穎的高樓大廈及個性咖啡廳,周末假日的市區廣場,則湧進大量人潮及走唱的街頭藝人,聚集在藝術市集。除卻了散布於城市各個角落、身背荷彈長槍的軍警人員,特拉維夫所看到與欣賞到的光景,其實跟世界上那些多元文化發展的大都會氣息十分相近。

曾在特拉維夫住過三個星期的我,花了不少時間來細細品味它的百變風貌,終於體會出為何特拉維夫被稱為「傳統與現代的後花園」。

傳統與現代的後花園

想回味傳統的特拉維夫,可以前往賈法港口一遊。如今的賈法舊區,到處是一幢幢土耳其式建築物,但其實現在看到的這些完整保存的古蹟,當年曾經歷戰火而襤褸不堪,後來這些舊屋經過大刀闊斧拆除整建,花了許多年,才慢慢變成許多藝術家的居所,而這裡,也成為多元藝廊、商店和餐廳熱鬧的聚集地。

再將視線往現代化的特拉維夫前進,市區裡充滿著摩登的大型購物中心,其中可輕易蒐尋到最前衛的時尚元素與脈動。不過最令觀光客會心一笑的,則是那些隱藏在小巷弄內裡的跳蚤市場及傳統市集,事實上,想要感受在地的中東味,找到原味的以色列寶藏,絕不能忽略當地的傳統市集。

各式料理的橄欖香料、新鮮的上等魚獲、手工製作的以色列Humus,一趟傳統市集行,所見所聞與所聽所想,及小販與買客間直率野蠻的叫價聲,讓人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以色列風情,也為認識真正的以色列人,打開第一扇門窗。

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

以色列春季和秋季溫度適中,夏季比較炎熱,冬季偶有降雨,大致看來,算是一個一年四季都適合旅行的城市。至於旅遊必到的景點,除了特拉維夫,首推耶路撒冷,其次便是死海。

「耶路撒冷」的希伯來文原意是「和平之城」。住在當地的人,見面或道別或問好,都會互道:「撒冷!撒冷!」(Shalom!Shalom!)有和平、你好、再見之意!耶路撒冷建城已3000多年,其間經歷過許多民族統治與宗教的更替,並在2000多年前,成為基督誕生、傳道及被釘上十字架,然後復活再生的聖城。

走進舊城鬧巷的市集裡,不少阿拉伯人在此,勉強靠著擺攤販售手工藝品維持生計。傳統阿拉伯婦女,身穿黑色長線袍,手提著上市集採購的魚肉蔬菜,急忙的趕回家做羹湯給家人吃。而蓄著白鬍子的老教士們,則靜定安穩的獨坐在聖墓堂的長木條椅上,看守這基督死後再臨人世的神聖之地。

耶路撒冷另一著名聖地──哭牆,據歷史記載曾是希律王的聖殿,後來羅馬人挾其千萬大軍,攻城掠地,趕盡殺絕,後來只留下這聖殿的西牆(現今的哭牆),向世人昭示羅馬人的豐功偉業。(圖/ISECO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提供)

西牆原文是Occidental,也是意指歐洲之牆,西元初時,歐洲人認為耶路撒冷是歐洲的盡頭,而這面牆就是歐亞分界線。3000多年來,所有流亡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期盼著有一天,能回到上帝應許之地的這面象徵猶太教徒苦難的牆面前靜默禱告。

至於被稱為地球上最低漥地的「死海」,低於海平面417公尺,鹽度是一般海水的三倍,生物無法生存,但因礦物質含量豐富,深黑色礦泥、硫磺池和礦質溫泉,讓死海成為大型的天然Spa,死海周邊有許多旅館、Spa、餐廳和休閒旅遊活動,遊客亦可以搭纜車,由高處俯瞰死海風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