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動物園「與獼猴共存」 民眾憂遭獼猴攻擊

 |2023.01.09
1142觀看次
字級
圖/讀者提供

【本報高雄訊】高雄壽山動物園砸5.5億元改建,2022年12月中旬開園試營運。園區採台灣獼猴共存方式成一大特色,卻出現獼猴翻垃圾桶狂找食物、吸手搖杯等畫面,有家長擔憂遊園安全,園方表示,會加強勸導遊客,勿讓食物外露及邊走邊吃,並減少垃圾桶數量,減少猴群圍繞機會。

高雄壽山動物園原為台灣唯一在野生動物台灣獼猴棲地興建的動物園,改建後的壽山動物園,2022年12月16日重新開園試營運,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也在試營運當天進駐擺攤,推廣「獼猴和遊客共存」模式。

獼猴在園區各地走動,和關在展示場內的動物相比,讓不少親子更能近距離接觸,大感驚奇。但遊客多、垃圾也增多,進而衍生遊客侵擾獼猴習性、孩童被嚇哭、獼猴翻垃圾桶找食物等突發狀況。

圖/讀者提供

民眾蔡小姐元旦假期與友人造訪壽山動物園,在園區內數度看到獼猴拿著空飲料杯、塑膠袋的景象。她表示,從停車場走到入口處,這段路可說是猴群圍繞,相當可觀。

在參觀過程中,蔡女看到1位年輕媽媽被獼猴嚇得驚慌失措。她形容,當時這位母親正在餵推車中的寶寶喝奶,旁人看到獼猴靠近還幫忙驅趕,但猴子一點都不怕人,還張牙舞爪向路人示威。讓不少家長擔憂,園區小朋友多,若遭獼猴攻擊恐會有遊園安全隱憂。

壽山動物園主任莊絢智表示,整建前和整建後園區內的獼猴數量差異不大,大多仍是從鳥園一帶進入,因該區域離登山步道近,登山步道有很多登山客在餵食獼猴,造成猴群聚集,也一併進入園區找食物。

圖/讀者提供

他表示,過去為了保護入園遊客,曾使用漆彈方式驅趕園區獼猴,但整建後與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合作,希望以生命教育方式,向民眾宣導如何與獼猴共存。

重新開幕後已不採漆彈驅猴,而是改採廣播、志工、牌面等方式,告訴民眾不要讓食物外露、邊走邊吃,藉此減少猴群圍繞。

為了讓民眾不要在戶外飲食吸引獼猴,動物園在入口處設置室內用餐區,引導民眾在室內飲食,不要在戶外空間讓食物外露、邊走邊吃。他坦言,仍有不少遊客習慣邊逛邊吃,志工只要看到就會勸導,但這些效果仍仰賴遊客自主。

另外,動物園也減少垃圾桶數量,更將過去圓筒無蓋的大垃圾桶,替換為有蓋垃圾桶,讓獼猴不要再到垃圾桶翻找食物。

圖/讀者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