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四得 |2022.12.30 語音朗讀 127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讀書,尤其要讀人、讚事、讀物,更要讀懂人際的相處;懂得人際相處之道,就能獲得好的人緣,在工作上也能獲得助益。圖/unsplash 文/星雲大師生活中,每個人所想、所求不同;有的人想得到財物,有的人想得到名利、有的人想得到愛情、有的人想得到人緣,有的人想得到信用。如何才能有所得呢?以下人生的「四得」,提供參考:第一、讀書讓我們得到知識:古人說「活到老學到老」,世間的學問,即使終其一生也學不完,所以我們每一天都要讀書,以獲取更多的新知。讀書可以讓我們明道理、讀書可以讓我們知未來。書是智慧的來源,書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書是明古鑑今的典藏,書是了解做人處事的圭臬。書可以讓我們增加能力,書是我們獲得知識的來源。第二、工作讓我們得到經驗:在工作中,要能不怕困難,不懼失敗,才能成功。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是歷經一次、二次,直到第十次革命之後,終於在第十一次革命之後,終於在第十一次革命成功,所以凡事只要有恆心的去做,就能從工作中得到經驗。經驗,有可能是失敗的,也有可能是成功的。有失敗的經驗中,讓你有更多的反思與改善;在成功的經驗中,讓你有更多的規畫與整合,所以無論是成功或失敗,都可以讓我們得到寶貴的經驗與技巧。圖/unsplash第三、人緣讓我們得到方便:「結人緣」就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的人做事不順,到處受阻;有的人則能通行無礙,到處受人歡迎,這就是從結緣中得來的。在日常生活裡,一臉親切的笑容、一句鼓勵的讚美、一個舉手之勞的服務、一份真誠關懷的慰問,都能帶給對方莫大的快樂,增進彼此融洽的關係,也是廣結善緣的開始。有了善緣,就是給自己方便,有良好的人緣,才能行事順利。第四、佛法讓我們得到喜樂:佛陀說法,旨在「示教利喜」,佛法是以利樂眾生為目的。人間因為有生老病死、有階級不平等、有人我鬥爭等種種痛苦,佛陀一直不斷在思索如何讓眾生離苦得樂,所以他教導我們如何去除貪瞋痴之苦。首先他告訴我們苦的來源,並教導我們離苦的方法,讓我們透過佛法的開導而覺悟自性,從而找到安心立命的方向,因此佛法可以讓我們得到喜樂。每個人從小就要讀書,尤其要讀人、讚事、讀物,更要讀懂人際的相處;懂得人際相處之道,就能獲得好的人緣,在工作上也能獲得助益。其實,不論是讀書、工作,都是為了讓生活安定、詳和,而真正能讓心靈提昇的,就要靠佛法的修悟。所以這「四得」,就是讓我們生活更美好的助緣:第一、讀書讓我們得到知識,第二、工作讓我們得到經驗,第三、人緣讓我們得到方便,第四、佛法讓我們得到喜樂。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2023年致護法朋友們的一封信 下一篇文章 世界球王比利逝世 成就永垂不朽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 謝謝良醫2025.08.1102善念是財富 也是幸福之道2025.08.1003佛光會訪越南 推人間悅讀、贈輪椅 2025.08.0904智利佛光山 祝福寶寶平安成長2025.08.1205【閃文集】黃金杯2025.08.1206想念2025.08.1007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8瑞士佛光山重建 法蘭克福佛光人支援搬遷2025.08.0909盧秀燕訪澳 倡星雲大師五和2025.08.1110【論愛談情】把愛說出口2025.08.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計畫型補助款刪減 卓盧交鋒核三公投 藍綠黨主席催票救災不力 卓揆鬆口內閣改組鄭麗君:爭取關稅不疊加盧秀燕訪澳 倡星雲大師五和關稅疊加 藍綠首長都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