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執行西拉雅考古計畫,擇定過去未曾進行考古發掘且具口述傳說的西拉雅族「蕭壠舊社」作為考古場域。圖/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400年前多方族群已在台南深耕,台南之所以成為今日的台南,正是多元文化、共生共融的見證。台南市府為溯源歷史發展的軌跡,委託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執行西拉雅考古計畫,擇定過去未曾進行考古發掘且具口述傳說的西拉雅族「蕭壠舊社」作為考古場域。
團隊透過發掘出土了數顆青銅鈴鐺,團隊表示,青銅鈴一般用來作為裝飾物及服裝配件,過往亦曾在南科的考古發掘中出土。青銅鈴鐺的出土,不只有助於西拉雅傳統服飾的研究,更因台灣本地不出產青銅,成為過往西拉雅族祖先與外來者進行貿易交換的實際證據。
除發現貿易交換而來的硬陶器,亦有發現使用西拉雅族祖先流傳的燒陶技術燒製的夾砂軟陶器。雖看似平凡無奇,仔細一看竟有隱藏的小巧思,陶片上帶有「貝殼壓印」形成的貝印紋飾。
此次在蕭壠舊社的考古發掘,除邀請西拉雅族青年參與其中,也辦理推廣活動號召民眾共同了解在蕭壠舊社的考古發掘成果,讓大家實際到探坑內參與發掘工作,探坑內大片的貝塚讓體驗民眾驚呼連連。
考古發掘人員中,有位來自吉貝耍部落的男孩堯方,剛從大學畢業,誤打誤撞開始協助考古發掘工作,經過短短幾個月的實務訓練,讓他決定往考古研究的領域發展,順利考取考古專業研究所,希望未來運用考古學專業說出自身族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