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綠斐
大學時代,靜修擔任熱舞社有史以來第一位女社長,與國標社合辦成果展,兩個社團所有幹部聚在一起開過幾次會,在沒有人願意主動擔任統籌之下,靜修毅然決然挺身而出。
原本成果展預計在一間空間不小的咖啡廳舉行,最後因經費問題,選在學校內免費的中庭廣場。靜修認為售票可以解決經費問題,不應隨便放棄原先計畫,況且中庭廣場毫無遮蔽,萬一下雨,勢必會影響展演。可惜經過表決後,多數人贊成在中庭廣場舉辦。
當天,成果展空前成功,吸引了許多同學前來觀賞,在大家以為可以圓滿落幕時,突然下起傾盆大雨,所有人頓時一哄而散!
為了中途被迫中止的成果展,靜修悶悶不樂整整一星期,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情況持續到第七天,媽媽來敲她房門,問明原由後,媽媽輕鬆笑開緩緩說:「原來這就是令妳沮喪的事?其實妳應該高興的。」靜修困惑地皺緊眉頭,自己搞砸了一場成果展,甚至讓後半場苦練多時的同學無法上場表演,不解媽媽為何如此說?
媽媽開口問她,如果再辦一次活動,會選擇怎麼做?靜修靜下心想了想,如果還有下次,一定要力排眾議,或是想辦法說服大家,必須在室內場地舉辦成果展。她絕不再輕易放棄,會堅持自己認為對的做法,即便最後要承擔風險,她也願意扛下責任。
聽完靜修的話,媽媽臉上笑意轉濃。
媽媽告訴靜修,一個人活著,本來就會因不斷嘗試,而犯下錯誤。犯錯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從錯誤中學到什麼」,而且有把握不再犯同樣的錯。媽媽問她,下次是否還會犯下同樣的錯誤?靜修看著媽媽,感覺胸口悶了好幾天的一股氣,慢慢煙消雲散。她心裡想著,下一次,她一定堅持對的路,即便可能因此承擔責任和風險,也不願再留遺憾。
犯錯,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是──獲得;有時「成長」比「成功」,更加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