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代表團拜會IBM,由IBM副總陳自強博士(左五)親自導覽參觀效率最高的量子電腦。圖/清大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國立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本月初率團訪美,拜訪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等政府機構及柏克萊加大、洛杉磯加大等名校,並召開4場清華說明會。高為元指出,美國政府最近啟動晶片法案、台灣政策法案以及台灣學人法案,地緣政治及全球產業鏈重組也打開學研交流的機會。
清華代表團12月1日起,10天走訪洛杉磯、舊金山灣區、華盛頓特區及紐約4城市,行程恰好夾在美國的感恩節與聖誕假期之間,各項拜會安排殊為不易。但高為元認為,這恰是資源整合的最佳時機,值得頂著寒冬出訪爭取,「機會之窗開啟的時間有限,台灣不能錯失良機。」
晶片法案除對美國晶片製造產業提供527億美元的補貼,還包括未來10年投注2000億美元於科學研究,特別於AI人工智慧、機器人、量子電腦等科技領域;及授權資助建立20個「區域技術中心」,連結研究型大學與產業共同推動技術創新。
高為元表示,選在此時訪美,是希望在跨政府部門資源整合,及分配尚未定案的第一時間與美方建立互信及雙贏的合作方式,以清華大學為平台,與美國政府機構及研究型大學合作研究並培育人才。
美國總統拜登形容晶片法案為「一世代才有一次的投資美國機會」。高為元對此表示,台灣在半導體領域擁有領先的製程技術及完整供應鏈,美方則在軟體設計上掌握優勢,「這是個雙贏的機會,美國需要我們,台灣也可因此得利。」
高為元與清華半導體學院副院長賴志煌此行拜訪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美國國務院教育文化事務局等政府單位。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認為與清華的合作可從培育人才開始,建立重點實驗室交流機制。
柏克萊加大提議尋求企業贊助支持,在清大設立串接多方合作的國際平台,更可共同建立半導體研究團隊;洛杉磯加大校長布洛克也提議,兩校可建立更多如半導體等特定領域的交換學生及學程計畫;馬里蘭大學則建議清大成立戰略夥伴平台。
高為元認為,紐約州政府將在奧爾巴尼(Albany)設立半導體園區,並研究設立國家半導體技術中心,將使大紐約地區成為美國未來幾年發展半導體的重要地區,「加強與此地區大學合作,將是清華未來發展全球連結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