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漂實驗室團隊從法國畫家米勒的作品〈拾穗〉獲得靈感,引導學生用海廢拼貼創作出另類名畫〈拾碎〉。圖/唐采伶提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O2 Lab海漂實驗室」率領澎湖上百名中小學生,用海洋廢棄物當素材,拼貼出仿照梵谷〈星空〉、米勒〈拾穗〉等世界名畫的作品,令人看了耳目一新,盼讓更多人正視海洋垃圾問題。
「你不覺得大海的藍色,像極了梵谷作品〈星空〉中的藍色,既深邃又帶點神祕感!」海漂實驗室創辦人唐采伶說,她經常在海邊散步,不只看見海洋的美麗,也看到大海的哀愁。
她與海漂實驗室團隊發想「海廢名畫系列」,與澎湖中正國小、中興國小、文澳國小、澎南國中、鎮海國中等校合作,率領學生用海洋廢棄物創作世界名畫。瓶蓋、吸管、保麗龍等大海垃圾,在上百名學生腦力激盪下,成為藝術素材,有了新生命。
孩子運用的素材,可不是別人撿好的現成海廢;為了讓學生深刻思考海洋生態議題,海漂實驗室團隊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從淨灘做起,思考該撿拾哪些海廢作為創作材料,並在彎腰撿拾過程,體會海洋垃圾對生態環境的危害。
拼出梵谷星空藍
還給大海蔚藍色
學童七手八腳地將撿回來的海廢仔細整理與分類,以拼圖方式,投入兩、三個月集體創作,完成長三公尺、寬兩公尺的巨幅畫作〈星空〉。
海漂實驗室團隊也從米勒作品〈拾穗〉獲得靈感,和學生共同創作另類名畫〈拾碎〉,畫中主角彎腰拾物的姿態,就像淨灘義工挽袖撿廢棄物的身影。唐采伶說,希望藉由〈拾碎〉,向每位默默付出的淨灘成員致敬。
海漂實驗室團隊從法國畫家米勒的作品〈拾穗〉獲得靈感,引導學生用海廢拼貼創作出另類名畫〈拾碎〉。圖/唐采伶提供
唐采伶移居離島
賦予海廢新生命
海廢名畫創作,不僅是藝術教育課,更激發學子省思環境議題。唐采伶說,盼透過藝術,讓更多人正視海洋垃圾問題,守護海洋生態,讓藍色大海不再因海廢而憂鬱。
唐采伶熱愛自然生態,投入淨灘近八年,二○一五年從台灣移居澎湖,當起離島居民,開始與海朝夕相伴的日子。她說,澎湖冬季東北季風強勁,海岸、港口常常布滿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廢。她不忍見海洋生態蒙塵,和一群義工組團淨灘,更發揮美學天分,用海廢製作獨一無二的相框等藝術品,為廢棄物開啟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