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盧妍菲
「感受」本來就是一種自我承擔的能力,需要透過不斷測試與磨練,才能知道自己有無限的可能。
韓國人會因季節變化而製作不同口味的泡菜,特別是冬天會有白菜泡菜、蘿蔔泡菜、水漬泡菜,以及吃炸雞時附贈的泡在水裡的清爽酸蘿蔔。韓國泡菜以大量辣椒、蒜頭來代替鹽巴,是一種低卡路里、低膽固醇的食物,營養價值之所以很高,是因為發酵時所產生的乳酸菌和維生素。因此韓國的小朋友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習吃泡菜,一來是能幫助消化,二來是辣椒可以增進食慾及禦寒。
每天語學堂放學後再到幼稚園接大姆哥通常都下午兩點了,大姆哥雖然已經在學校簡單吃過午飯,但通常還會跟著我再吃一次。因為在幼稚園裡,大姆哥害怕耽誤老師規定的作息時間,不敢吃太多,沒辦法放鬆地吃午餐。所以他都很期待在下午兩點,跟我和同學們一起去食堂覓食。
大姆哥來韓國前連些微的胡椒粉都會嗆到狂打噴嚏,因此泡菜辣的程度對他來說是五顆星等級。但韓國料理除了炸雞、飯捲、湯飯、魚板烏龍麵之外,八成以上都是辣的,已經連續吃了幾個月的重複料理,大姆哥開始感到厭倦。
「麻麻,妳的拌飯會很辣嗎?」看著我點的紅通通韓式泡菜拌飯,似乎勾起了大姆哥的食慾。
「我覺得不辣,但我不確定你能不能接受?」我正大快朵頤地享用盤中美食。
「我也想吃一口看看!」大姆哥盯著我碗中的食物,想試試又害怕地猶豫不決。
「辣本身是一種痛覺,練習一點一點去適應它,漸漸就不會怕了啦!」我一邊吃著好吃的韓式拌飯,一邊說服大姆哥。大姆哥看著隔壁桌年紀比自己更小的小小孩,已經一口泡菜一口白飯,更加想要挑戰「辣」這個飲食文化。
「麻麻,泡菜酸酸鹹鹹的,加在湯麵裡好像不難吃呢!」大姆哥找到了泡菜的經典吃法。接下來的日子,大姆哥已經可以自己吃完一碗泡菜海鮮拉麵了,我們的餐廳選擇也不再那麼侷限,可以盡情享用韓國美食,體驗道地料理。雖然過程中他常常辣到鼻涕眼淚直流,一邊配著香蕉牛奶解辣一邊品嘗,但仍然覺得辣得很過癮,無形中也增加不少食慾及禦寒的熱量。
「感受」本來就是一種自我承擔的能力,需要透過不斷測試與磨練,才能知道自己有無限的可能。就像我當時決定獨自帶著大姆哥到韓國生活,其他人都因為風險太高而反對時,我自己承擔了後面一連串的考驗與挑戰,也平平安安走到了今天。況且每個人的感覺是不同的,不該由別人來告訴你任何事情的感受,一定要自己嘗試,才能得到自己的答案。
辣是一種痛覺,忍著忍著,就能承受更深層的感受了。生活中的考驗與失敗,都會讓人陷入自我懷疑與焦慮的情緒當中,但透過一次次自我體驗的過程,才能慢慢找到適合的軌跡。「認識自己」本身就是跌跌撞撞的路途,遇過的事情愈多,能忍受的打擊與承受力相對就會提升許多。
比起一帆風順的乏味生活,練習受傷與忍耐反而讓人生更有滋味。藉由讓大姆哥嘗試吃辣的食物,幫助他走出舒適圈,透過這種日常練習,培養他接受各種事物的衝擊與挑戰。
(本文摘自遊讀世界出版《梭哈,換一輩子的幸福》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