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王如斯
圖/王如斯
文/王如斯
一日清晨外出,許多早起散步的人聚集在步道上,他們正討論一棵高大的樹,有人懷疑樹上那成串的圓珠是龍眼,有人說可能是破布子,我覺得像珠簾,很美!大家共同的疑問是…… 它,可以吃嗎?
這棵樹叫魚尾葵,又名假桄榔、董棕、青棕,為棕梠科,屬喬木植物。樹型高大優美,綠意盎然,有一股熱帶的瀟灑風情。它的葉片翠綠,形狀奇特,上部有不規則的齒狀缺刻,先端下垂,酷似魚尾,故名「魚尾葵」。魚尾葵的果實呈成串的圓珠狀,剛結成是綠色,成熟後變紫紅色,看起來十分可口,難怪眾人最關心的是可吃否?但答案很令人失望:它不但不能吃,果實分泌出來的汁液還有毒性,噴在皮膚上奇癢無比。不過它的莖髓富含澱粉,可以取代桄榔粉,此外,它有一點藥用價值,如果患上輕微感冒,它的莖葉可以熬水喝,紓緩不適。
魚尾葵固然外型特殊,但是近果實處卻有一些焦黃的葉子,堪稱美中不足。原來魚尾葵雖屬熱帶植物,卻不喜歡陽光直射,夏季在烈日直接曝晒下,葉片會變枯黃,而且它很需要水分與溼度較高的空氣,不足將使葉片粗糙無光澤,魚尾葵就像是一位對環境要求頗高的「公子哥兒」。
太陽愈來愈炙熱,討論的人們不堪酷熱,紛紛離去,獨留這棵「熱帶公子哥兒」默默承受暑氣,我想,植物也有靈,它是不是擔心自己的葉片又要被晒枯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