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爭取到二○○八年奧運主辦權之後,北京展開「打擊洋涇浜英語」行動,另號召北京市民學習「奧運英語」,甚至要求計程車司機必須在奧運會舉辦前通過有關考試,否則將被吊銷駕照。
原來如此
這個活動雖在北京推行,但洋涇浜對「老上海」來說,應是更為親切,因為上海從前有一條河,就叫做「洋涇浜」,後來河道被填平,成為今日的延安東路。
其實「浜」是上海話,念ㄅㄤ,bang,意思是「河」。鴉片戰爭後,「公共租界」於焉誕生,上海舊城洋涇浜以北,就是英國租界。後來租界範圍雖然不斷擴大,但洋涇浜始終是英、法租界的界線。
在租界,一些幫老外辦事、卻沒受過什麼正規教育的人,便用自己的方式快速學習英語。只要洋人聽得懂就行,於是逐漸發展出一套發音中文化,文法簡單化的英語。而這種特殊的「混血語言」,就在洋涇浜一帶的租界地迅速流傳開來。
因此,洋涇浜英語,原本指上海租界一些販夫走卒所講的蹩腳英語,後來泛稱所有混雜了本土語言的外語,意思近英文的pidgin。
有趣的是,pidgin的字源,一般亦多推測由中國而來,指中國商人和洋人做生意時,所講的不道地英語,從他們口中念出的business,聽起來卻是pidgin。
再創經典
有「文字的知己」之譽的香港作家董橋,在<書房的夜景>文中有段「洋涇浜英語啟示錄」的妙引:「有一個男廚子,上工時對女主人說:Twenty dollar one month, eat you, sleep you.意思是說:『月薪二十元,吃你的,住你的。』女主人聽了這話,臉都紅起來了。」
講古
清同治年間,有位廣方言館的學生楊勛在《申報》發表<別琴竹枝詞>(別琴即pidgin),列舉了許多洋涇浜英語釋例,如:「葛二好司乃奴家,新桑一曲彈琵琶;局錢別篆克司等,誠脫而蠻即大爺。」葛二好司即girl house ,指妓院;新桑是 sing song ,指妓女的歌唱;嫖妓的費用中文叫「局錢」,英文是custom ,洋涇浜念法為「克司等」;嫖妓的大爺稱 gentleman,念作「誠脫而蠻」。
(商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