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嬉遊記】影視編劇陸儀 書寫劇中人物悲歡

文/跨界真人圖書館 |2022.12.16
911觀看次
字級

文/跨界真人圖書館

影視編劇陸儀,大學就讀國際企業系,研究所改讀傳播學院廣告研究所,修習許多電影、影視、編劇相關課程,發現廣告及戲劇可以透過劇本傳達想法……

陸儀坦言,在邁向編劇的路上,不是沒有過自我質疑,剛入行時有一搭沒一搭的工作量,讓親人為之憂心,但因著一顆不服輸的心,並兼任公視節目FB小編支撐理想,她從網路劇編劇開始磨練,最終進入王小棣導演的「植劇場」團隊,寫出不少叫好叫座的劇本,還曾入圍過金鐘獎。

「編劇是一份非常需要有同理心的職業」,每部戲中都會有各式各樣的角色,某些角色的性格、行為也許是自己無法接受的,這時編劇必須跳脫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同理(代入)每個劇中的角色,才能寫出符合人設及邏輯的劇本。

陸儀認為,編劇工作最迷人之處,是可以透過劇本讓大家關注社會議題,並藉此傳遞自身的理念,如《火神的眼淚》讓大家更了解消防員工作的酸甜苦辣,日前播畢的《走過愛的蠻荒》也讓大家更關心偏鄉教育與身心疾病。

談及一般人對編劇的刻板印象,總認為編劇就是優雅地坐在咖啡廳喝著咖啡,天馬行空編寫劇本……「實際上並沒有這麼愜意」。陸儀說,影視編劇大多採行團隊運作模式,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初期要先決定好主題,接著就要大量閱讀、找資料(有時還要出國考察),之後要討論人物、劇情、故事發展……

分派工作後,要在截稿日前「頂著幾天沒洗的頭,把劇本趕出來」,接著又是另一輪的長時間開會調校劇本、編劇群直球對決各抒己見,互相挑剔人物性格及言行合理性……「編劇看似可決定劇中人物的生死悲歡或命運,但其實考量到資方、導演及環境等因素,編劇未必真能寫自己想寫的內容……

陸儀建議想成為編劇的人,除了學校的訓練外,可閱讀編劇聖經《故事的解剖》及《先讓英雄救貓咪》這兩本書,平日多收集一些點子和想法,凡事好奇,勤於體驗,多看各類型的戲劇,培養識別戲劇優劣的能力,進而懂得如何呈現戲劇張力,而最重要的,則是記得要開始練習寫。「不要侷限自己,每一個生命經驗,都可以成為編劇的養分。」

(Luz露思/整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