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0時起,粵港物流率先「通關」,跨境貨車運輸調整為「點對點」運輸模式,跨境貨車司機可以直接前往作業點提貨或交貨,安排沒有限額。圖/星島網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與香港通關防疫限制鬆綁,今(12日)凌晨0時起,粵港物流率先「通關」,跨境貨車運輸調整為「點對點」運輸模式,跨境貨車司機可以直接前往作業點提貨或交貨,安排沒有限額。
《星島日報》報導,港府運輸及物流局表示,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進出口貨運物流,有利經濟發展,經粵港兩地政府緊密溝通後,雙方同意進行優化調整,跨境貨車司機只需事前通過「跨境安」系統預約申報。
運輸署會繼續為跨境貨車司機在香港口岸進行核酸快檢,結果為陰性的司機憑「粵康碼」上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才可進入大陸。
廣東深圳市口岸辦表示,原則上跨境司機「當天入境、當天返港」,如確有需要在廣東省過夜,入境前要在「跨境安」系統申報指定住宿點。
跨境司機入境後,粵康碼為「黃碼」,全程閉環管理,要佩戴N95或KN95醫用口罩,檢測陽性司機自確診之日起,8日內不得入境。
針對新措施,香港落馬洲中港貨運聯會主席蔣志偉歡迎有關安排,指其實是恢復第5波疫情前的原有安排,形容為「恢復武功」。
他指出,跨境運輸業最大的賣點是「點對點」,防疫安排下業界苦不堪言,排隊到深圳口岸作消毒的時間都要花3至4小時,這時間已足以到達東莞,且因需時更長,貨主要多付1倍運費。在新安排下才有「用武之地」,但對成效未敢太樂觀,仍需觀察如何運作。
最受關注的中港通關客運,有消息指,中港兩地或於農曆新年前免檢疫通關,而旅客將仍被要求接受三日醫學監測。
香港特首李家超回應,大陸按實際情況放寬,香港政府都可以配合,按部就班減少通關限制,首要希望跟大陸商討增加人員通道限額。
他也強調,雖然港府希望盡量讓社會有更多經濟活動,但香港確診數字上升得很厲害,每日有1萬多例確診、死亡個案開始上升,醫療體系的負荷能力亦出現壓力,這些都需要作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