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志撰寫培訓工作坊在佛大舉辦,開營典禮大眾歡喜合影。圖/人間社記者知文
【人間社記者廖麗珠宜蘭報導】為期六天的「寺志撰寫工作坊」,五日於佛光山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隆重開坊,由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與佛大佛教學院共同主辦,提倡「為自己的寺院寫歷史」。佛光大學副校長傅昭銘、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佛教學系教授暨「宜蘭地區佛教寺院志撰寫培訓暨出版計畫」計畫主持人闞正宗,以及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蒞臨。現場來賓有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副院長黃文斌、政治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林振源,以及參加第一期培訓的四十位學員。
傅昭銘說明佛教學院近年來兩項突破:跨域合作,與心理學及歷史學創立合作平台,例舉宜蘭地區佛教寺院志撰寫計畫成果豐碩。第二,創新開展,指出撰寫寺志需要更多人參與,因此才有「寺志撰寫培訓工作坊」的開展。
實踐社會責任 串聯點線面
「現在強調大學社會責任(ESG),符合星雲大師所主張的人間佛教的精神!」傅昭銘表示,佛教學系是佛大的特色學系,本次開辦有證照的培訓工作坊,即是服務社會大眾的事,希望透過這次培訓運用「元宇宙」技能,達到點線面的連結,讓佛大成寺志發展平台基地。
覺培法師首先感謝大家熱情響應培訓活動,緣起於聯合總會七月「每月一專題」的因緣,邀請郭朝順及闞正宗以《宜蘭縣佛教寺志》為例,共同探討「如何為佛教撰寫歷史」。法師以佛光大學整地十年的經驗,就為了做好周遭山坡地的水土保護工程;聚百萬信眾的善念,一點一滴的捐款,十多年來都未能看到地上建築物,「倘若沒有留下具有溫度與厚度的文字史蹟,大家就不會知道建校過程點滴動人的故事,以及星雲大師對友善環境的堅持」。
全台登記佛寺 三千七百間
覺培法師說,每個寺院都有他們走過的歷程,也希望能及時為寺院留下珍貴故事,不辜負前人的努力,如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開創佛光山到今天,再走向全世界不斷開創,「我們也正在寫歷史,仍需要有人幫忙記錄下來」。
新聞記者出身的闞正宗表示,具有二十多年佛教寺院田調,他修完博士學位後回到教職,原本計畫退休,因為上學期配合規畫「寺志撰寫」的課程,期能將過去田調與紀錄的經驗,對佛教有一點貢獻。台灣宮廟數是佛寺的三倍,佛寺登記有案的約三千七百多間,讓他感受到憑藉自己的能量,遠遠不足承擔,需要更多人有能力「為自己的寺院寫歷史」。
郭朝順結語時表示,開辦工作坊是為讓全台寺院,培養具有基本知識與能力之寺志撰寫人才。課程相當豐富,六天課程,敦請授課教授有:闞正宗、覺冠法師、侯坤宏、林欣儀、簡瑞瑤及郭鳳妍等。內容從唐、明、清中國佛教史到台灣現代佛教史、寺院布局與參訪禮儀、田調與口述、佛教藝術及實地田調與撰寫實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