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捷運因疫情導致虧損,透過市府減租維持營運,如何讓北捷重回疫情前榮景,成為台北市長當選人蔣萬安必須面對的問題。蔣萬安辦公室昨天表示,北捷向來由專業董事會及專業經理人經營,蔣上任後會秉持此態度,讓專業經理人經營北捷,提供優質旅客運輸服務。
平衡虧損 要靠副業收入
蔣萬安今天將和現任市長柯文哲首次會商市府交接事務,今天除會確認交接形式,也會針對多項外界關注的市政議題交換意見,包括肩負大台北地區每天200多萬名通勤族的北捷也是重點項目之一。
北捷運量每天235萬人次才能收支平衡,疫前一天僅214萬人次,因此要靠副業收入來平衡虧損。疫前,北捷本業虧損12.64億元,副業收入23.02億元,盈利10億多元,前年疫情導致本業虧損28.97億、副業收入也剩17.93億,透過市府減租15億元維持營運。去年,疫情三級警戒,北捷因乘客腰斬,虧損達59.15億元,副業收入剩16.09億元,市府擴大減租44.85億元,讓北捷維持營運。
「乘客嗶一聲進站,北捷就開始燒錢。」即將隨柯文哲卸任的北捷董事長李文宗說,北捷在沒有增加路線情況下,要恢復到疫前一天214萬人次運量應該就到頂了,但214萬的運量依舊虧錢,可以想像目前僅有156萬多人次運量,是不是每天開門、民眾嗶一聲進站就開始賠錢。
他說,北捷光靠本業收入鐵定虧錢,主要是進站票價20元太便宜了,目前5條路線僅板南、淡水2條路線賺錢,其他3條路線每天僅不到16萬人次搭乘,虧損嚴重,他期盼蔣市府未來多協助北捷。
到處是寶 只當二房東可惜
李文宗認為北捷到處都是寶,過去只會當二房東太可惜,他一直努力要讓北捷成為企業經營夥伴,推動「車站經濟學」,目前士林站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TOD)已推動,接下來是劍潭站。不過,蔣萬安辦公室表示,劍潭站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TOD工程引發環保跟建築界的反彈,蔣上任後會安排專案會議了解整個規畫,納入各方意見檢討。
北市議員曾批評北捷不務正業賣咖啡,即將卸任的北捷董事長李文宗不以為然,他說,北捷沒有自有商品,要商業化經營很困難,北捷十大機廠是與業者成為企業合作夥伴的最大優勢,他舉例,哪個企業有機廠的深夜電價烘烤咖啡豆?還有低廉店場租費,「有這個優勢,誰打得過我?」
李文宗指出,北捷在忠孝復興站成立共享辦公室、在南京復興站成立Corner微型商場,每年有上億元營業額。他認為忠孝復興站旁有北捷變電所、善導寺站周邊有土地,若能比照台電古亭站地下化,將是北捷最值錢的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