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湳仔溝整治成功 生物多樣性突破140種

 |2022.12.01
1095觀看次
字級
湳仔溝流域的居住環境品質提升,附近居民可利用這一條生態廊道悠閒地散步、騎腳踏車。圖/新北水利局提供
湳仔溝的觀景平台,方便提供民眾觀賞生態環境。圖/新北水利局提供

【本報新北訊】新北板橋湳仔溝過去汙染嚴重,還被戲稱為黑龍江,新北水利局近年持續整治及改善,已經恢復親水生態,直到今年10月調查,現在當地除水域性鳥類飛入外,也有保育類動物及台灣特有種鳥類等,生物多樣性達140種。

水利局說明,湳仔溝透過水質改善、植栽種植、友善環境的經營管理方式,讓原本髒臭的臭水溝蛻變為生態的新樂園;自109年著手生態調查,至今湳仔溝的生物多樣性紀錄已達140種,特別是動物種類增長50%,證實了湳仔溝環境改造及生態復育的成功。

水利局指出,生態調查包含湳仔溝水、陸域生態,調查及蒐集流域內的鳥類、兩棲類、魚類以及核心昆—蝴蝶與蜻蜓等物種、族群量等資料,至今年10月調查成果顯示,湳仔溝的生物多樣性紀錄已經來到58種植物及82種動物,搭配上尊重生物生長模式的治理,可預期未來有更多的生物。

三級保育類—紅尾伯勞現身湳仔溝。圖/新北水利局提供

抬頭搜尋也可以在湳仔溝發現台灣藍鵲身影。圖/新北水利局提供

溪流中的藍寶石—翠鳥現在也成為湳仔溝常駐鳥類。圖/新北水利局提供

水利局長宋德仁說,湳仔溝汙染整治工程完成,加上堤坡渠底綠美化後,不僅惡臭沒了、水清了、生態更是回來了,現在除了有水域性鳥類飛入外,三級保育類紅尾伯勞以及台灣特有種鳥類-台灣藍鵲皆有出現,而被稱為溪流藍寶石的翠鳥,也是這裡的常駐鳥類。

另外,河道內的中島設施及河岸綠色植栽孕育濕地生態,讓造訪的水鳥有一塊喘息的棲地。同時也吸引了蝴蝶的到來,包含鳳蝶、粉蝶、弄蝶、灰蝶、青紋細蟌等等生物也成為湳仔溝的新居民,連水質很挑剔的青蛙也成為生態綠廊的一份子。

青鳳蝶翩然飛舞十分吸睛,現在成為湳仔溝的新居民。圖/新北水利局提供

豆娘通常體型比蜻蜓小,停棲時翅膀豎起、相疊。圖/新北水利局提供

水利局補充,此次調查過程中也發現,因湳仔溝綠帶範圍廣泛,加上旁邊很多草叢的自然環境遮蔽,很適合一些躲藏在植物裡面的豆娘或蜻蜓,牠們很喜歡在這種有很多植物的水域旁邊活動。另外,斑腿樹蛙也現蹤,說明這附近有牠的棲息環境,應該是當初順著一些鷺科鳥類腳上沾著蛙卵,然後進到這個環境。

湳仔溝蝴蝶復育有成,可以做近距離的觀察體驗。圖/新北水利局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