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武就(左)假日排班服務,修理故障家電,為環保盡心力。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平日是高雄市楠梓國小的老師,假日化身為家電修理達人,「小家電診所」召集人黃武就兩年來,和義工總是起子、鉗子不離手,幫忙民眾修理小家電;他也在學校安排修理課程,希望教孩子惜物愛物,減輕環境負擔。
星期六上午九時許,十餘名義工才剛到旗山慈雲宮廣場,尚未開啟工具箱,就有民眾帶著電鍋、電扇、烤箱、吹風機等排隊掛號,希望在義工的巧手下,讓這些家電產品延長使用期限,這正是「小家電診所」設立的本意,同時也宣導環保減廢的概念。
假日為眾服務 修復率達7成
黃武就在屏東大學進修時,接觸並認同國外「修理咖啡館」的環保觀念,原本就喜歡動手修理家電的他,便到高雄第一社區大學的家電維修班學習理論和實作,也到回收站協助修復小家電。
「修理咖啡館」的概念於二○○九年從荷蘭擴散,是一種社會運動,讓擁有修復技術的人,與需要修復物品的人聚在一起,由義工幫助修復損壞的物品,並交流分享心得,或交換使用物品的觀念,以延續物品的使用年限,希望改變民眾用過即丟的消費習慣、修復人與地球的關係,這個觀念近年也在台灣蔓延。
在黃武就的召集下,「小家電診所」於二○二○年成軍,四十多名義工來自不同領域,有三名國小老師,還有退休警官、大學電算中心退休主管、遊艇製造工程師、超跑汽車維護技師、大同電器服務站退休店長等,義工除了犧牲假日排班,即使路途遙遠,有人騎機車、有人開車共乘,就是為了服務大眾,也為環保減廢盡一分心力。
根據「小家電診所」統計,每月安排三至四場次半天服務時間,每場次受理修理件數約二十至三十件,平均一年收件約一千七百件,電器修復率約七成。
師生診療電器 傳遞惜物觀念
負責登錄家電修理的義工祕書劉月琴,是大寮山頂國小的老師,她今年五月時,請義工修復母親不捨丟棄的捕蚊燈,被大家犧牲假日投身環保的精神感動,帶回修好的捕蚊燈後,也帶著先生加入服務的行列,劉月琴表示,「有意義的社會服務,讓自己有被需要的感覺,樂在其中。」
犧牲假日排班為民眾修理家電,黃武就認為既是興趣,工作就更起勁,他也把這樣的精神帶進課堂,這學期在班上的綜合活動安排「維修小家電入門」課程,受到楠梓國小校長鍾榮茂的支持,小朋友的回饋也很熱烈,紛紛帶著壞掉的玩具、故障的吹風機、小電風扇等,師生一起「診療」。
「這是在心裡埋下一顆種子。」黃武就說,其實對於能力尚有限的小學生,最大的重點不在修好物品,而是在於觀念的建立,減輕地球環境的負擔,孩子藉由實際體驗訓練操作能力,動手也動腦,學到帶著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