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錦得
「記得回家後有什麼問題,一定要來電告知,讓我們盡量幫助你!」對於染疫隔離治癒的病友而言,是身為醫護人員的我,要跟他們叮嚀的一句話。
在隔離期間,我們自然會給予必要的協助,但病況穩定後,安全回家,卻有部分病友發現真正的考驗才要開始。
「劉醫師,我回到家後,發覺鄰里街坊,甚至親朋好友,彷彿都在我身上貼了標籤,多了一個註記,讓我感受到旁人投來異樣的眼光,我好難過呀!」一名病友吐出難以言喻的滿懷苦楚。
而後,我開始扮演著一名諮商師,傾聽他內心的折磨。
此際,我也才依稀看見本土確診病毒者,回歸生活後的真實面貌,也才體會到病人回家後,才是最需要關懷的時刻,畢竟這群病友仍然會懷疑自己的病毒,依舊在身上隱藏著,唯恐會傳染給他人,好像比起往昔東西德、南北韓圍牆隔離著,讓兩邊人民不能互相往來,還要恐怖。
「劉醫師,你知道嗎?我牙疼都不敢去看牙醫,擔心戴了兩層口罩,外加罩的牙醫師會拒診;要去醫院看胸腔科,醫師總要先問我最近有無出國?疫情期間有無好好宅在家……好多有關我是否疑是確診者的問題,我無奈地只好據實以告,沒想到當我說出才從醫院隔離治療已痊癒時,醫師則要我病情真正穩定後再來。」真讓人無奈!
這天下午,又有一位病友來電:「劉醫師,說來也許你不相信,我在家洗澡、睡覺時,都要戴著口罩,和家人吃飯時,也要獨自一人捧著飯菜到客廳吃,雖然家人都說我既然已痊癒,不需要又要居家隔離,否則不是顯得太生疏了。」
我耐心的聽並安撫他:「的確不用再把自己當還在醫院隔離治療的病患,讓時間沖淡你過去治療的陰影,試著慢慢適應與家人共處,相信不久會有所改變,祝福你喔!」
雖然我做了如此回應,然而心想:如果我也是其中的病友之一,是否會跟他們一樣,遭遇相同的境遇?我又如何面對家人與社會?亦即將此身換彼身,也許會感同身受,也會和他們共勉:只好面對現實,好好活下去,要有「重生」的感覺!
當然,當疫情逐漸趨緩後,我們的社會定能接納這群病友,讓心中的印記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