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有袋類動物

文/智慧鳥  |2022.11.22
1706觀看次
字級
恐鶴 圖/智慧鳥
袋狼 圖/智慧鳥
袋狼(左)、袋獅(中)、巨型短面袋鼠(右)。圖/智慧鳥
內容與圖照節錄自《我的第一本動物「演化圖鑑」:第三紀哺乳動物與鳥類的盛世》,小鯨生活文創授權使用 圖/智慧鳥

文/智慧鳥

有袋類是一個十分獨特而古老的哺乳動物類群,牠們的育兒袋其實是覆蓋在乳頭外面的一層皮膚。牠們孕育後代時,體內不會產生完整的胎盤,寶寶還沒有完全發育就會出生,進入育兒袋一邊吃奶一邊繼續發育。

原始動物  演化留存

有袋類動物的祖先在白堊紀末期就已經出現,當哺乳動物崛起之後,有袋類由於各方面都缺少競爭力很快滅絕。只有大洋洲和南美洲的有袋類比較幸運,牠們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南美袋犬是一群曾經生存在南美洲的大型有袋類食肉動物。

袋劍虎是第三紀晚期南美洲最為強大的掠食者。最大型的袋劍虎身長約2公尺,體重250公斤,身體壯實。牠們能夠捕食當地絕大多數的食草動物;恐鶴是食物鏈頂端的巨大肉食性鳥類,站立時高2.5公尺,體重可達130公斤,頭部和馬頭一樣大。雖然牠們不會飛,但奔跑速度很快。袋劍虎是牠的強勁對手。

卡拉袋鼬是雜食動物,體重約4~8公斤,長著長脖子、短腿細爪,是個攀爬高手。大洋洲的有袋類一直過著與世隔絕的平穩生活,牠們唯一遭受的重大挫折就是全球降溫導致的森林衰退。

興衰成長  均在澳洲

澳洲最早一批生活在森林環境的有袋類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衰亡的。第三紀晚期,澳洲的草原和荒漠環境愈來愈多。為了適應新環境而演化出了新的動物類群,其中包括我們熟悉的袋熊、樹袋熊、袋貂和全部袋鼠類的祖先。

雙門齒獸是澳洲有史以來分布最廣、體型最大的有袋類動物。而袋狼的外形像狼,牠們在從森林走向草原的過程中,生態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大的袋獅體重約170公斤,牠的祖先是素食的樹棲小動物,樹袋熊是牠的親戚。袋貘前肢非常粗壯,後腿則非常細弱,而且四肢都有非常鋒利的爪子。巨型短面袋鼠站立時約有3公尺高,重232公斤。面部扁平,每一隻腳上只有一隻腳趾,牠們於第三紀末才在澳洲出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