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隊員王孜,採集巨樹上的植物材料。圖/取自網路
科考隊成員在巨樹上,如一個個小點。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西藏察隅縣一棵雲南黃果冷杉,被測出83.4公尺高度,刷新中國大陸第一高樹紀錄。第一高樹的發現,讓巨樹科考隊這個群體被世人所知;他們如同巨樹獵人般,透過多種方法挖掘巨樹祕密。
王孜是巨樹科考隊成員,也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他學植被生態學,因為想研究巨樹上的生態系統,2019年起,他和團隊成員在大陸各地找巨樹,通過多種方法尋找,3年來測量了100多棵大樹。
2022年10月9日上午,這棵380多歲的雲南黃果冷杉登上「中國第一高樹」的位置,正值青壯年的它現在是83.4公尺高,未來的100年生長期裡,它還會繼續長高。
巨樹科考隊與專門的野攀團隊合作,以人工方式測量樹木——由人爬到樹頂,確定最高樹梢高度後,再將卷尺直接放下垂至地面測量。人工測量的精度比機器更高,誤差更小,不會受到環境對信號的干擾。
王孜說,不同高度,樹的粗糙程度、體積跟密度比、酸鹼度都不一樣,上面的攀附的植物也不同,樹底及樹上彷彿兩個世界。
一樹一生態系統 蘊藏50多種植物
以前,植物學家只能在水平尺度,研究亞熱帶到溫帶的植物帶譜過渡。現在,一棵樹短短幾十公尺的距離,上面生長的植物類型就跨越了亞熱帶及溫帶。一棵樹就是一個生態系統,王孜在這棵黃果冷杉上發現了50多種植物。
團隊判斷巨樹能長出來的原因有3方面:樹種最重要;其次,生態環境要好,再來是要有一定的生長年限,至少需5、6百年平穩環境,不能有山洪、人類砍伐干擾。
而這棵雲南黃果冷杉所在的森林70公尺以上的高樹就有5棵以上,60~70公尺之間的高樹至少有上百棵,這個巨樹群落生物量非常豐富,森林的完整性與原始性在大陸幾乎能排到第一。
另外,團隊也觀察到這棵樹的年紀,最早出現在明朝末期。這棵樹活了100多年,長高到了40多公尺。之後,因動物啃食、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它受了傷,卻間接刺激生長激素,得以繼續長高。
樹上還能長樹 顛覆科學認知
在找巨樹的過程,顛覆了王孜很多認知。以往所學的知識,某些樹木不可能生長在樹上。但在巨樹上,團隊發現了這幾類樹木。比如,一棵不丹松上面又長了一棵樺樹、松樹、石楠。
蕨類孢子、蘭花種子特別小,風一吹,它就上去就發芽了,但是石楠的果子像山楂一樣大,是怎麽上去的呢?按理說,樹幹無法滿足種子營養、水分條件,多方面因素導致樹上不應該再長樹,但它還是長了。但王孜覺得,這些未知及反常特別迷人,讓他更想把巨樹上的附生植物都採集、調查一番。